为进一步加强对“书记项目”的常态化跟进、动态化管理力度,压紧压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一把手书记”聚焦产业振兴、基层治理,今年以来,兴化市昌荣镇书记项目以“抢抓航道升级机遇,无中生有探索全省首家内河绿色船舶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新路径”为主题,紧扣“全省示范、全国标杆”目标,通过建强制度体系、盘活低效资源、强化招商引领,破题起势、谋求跨越,推动特色产业片区从“规划图”加速蜕变为“实景画”,激活区域发展的活力动能。
建立“专班攻坚+制度护航”的土地盘活机制,破解要素制约瓶颈。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低效用地盘活专班,联合市自规部门,成功争取省级支持,突破沿河生态管控限制,形成了275亩连片可利用工业用地。按二期规划分解为具体地块,明确拆迁签约、土地报批、挂牌供地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同步推进土地规划调整、拆迁谈判与招商对接,通过“阳光听证+法律顾问”机制化解矛盾,采取“一户一策”谈判法推进拆迁工作。
构建“靶向招商+全流程服务”制度体系,提升项目招引实效。坚持“项目未动,招商先行”,锚定内河绿色船舶制造核心赛道,联合市国投、工信、交通、商务等部门,精准对接行业内龙头企业,明确新能源船舶、智能装备等领域主攻方向。创新“国资+民企”合作模式,与市国投公司形成战略协议,创新“国资+民企”合作模式,与市国投公司形成初步战略协议,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初始投资成本。成立由党员干部牵头的专业招商团队,先后前往上海,北京,浙江,苏南等地开展专题招商20余次。下一步将继续摸排船舱设备、船舶智造等项目信息,达成落地意向。
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制度框架,筑牢片区发展保障。开展 “三亮三比三晒” 活动,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到征地拆迁、产业论证、项目服务中。建立“日调度解难题、周评比晒进度”机制,设4个党员招商服务专班,进一步统筹项目要素前置工作,将土地、环评、用工、建安等要素提前谋划,20名党员干部驻点开展“一对一”服务,累计解决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企业诉求13件。强调利益联结,引导村集体积极参与片区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构建“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长效发展生态。
下一步,兴化市昌荣镇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加快片区一期建设进度,推动绿色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将内河船舶特色产业片区打造成为全省低效用地盘活样板、产乡融合示范标杆。(昌荣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