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热正酣,常州经开区潞城街道社区食堂内却凉意沁人。78岁的张丽芬奶奶端起一碗绿豆汤,脸上洋溢着满足:“天热没胃口,就想吃点消暑开胃的。”在她身后,刷脸取餐的老年人、带着孩子的家长、避开外卖高峰的上班族,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常州经开区将“常有颐养”落到实处,全区25个助餐点位实现三镇三街道全域覆盖。

  在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基层适老化微改造服务体验中心成为老年人的贴心“安全港湾”。老人们可以亲身体验防滑扶手、智能监测等居家安全设施,为居家养老提供实用样板。“年纪大了,子女不在身边,这些智能设备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居民孙晓明感慨道。

  常州经开区通过“硬设施”与“软服务”的双重提升,让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正如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费洋所说:“养老关怀既要着眼大处,更要落在老年人每天走过的每一步、吃的每一餐。”

  在常州经开区的街头巷尾,4辆无人驾驶配送车正沿着既定路线,将药品等耗材精准送达全区49个村卫生室(服务站)。“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和医护人员的压力,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朱银波介绍。今年上半年,常州经开区构建智慧医疗配送网络,让基层医务人员从繁琐物流中解脱出来,更专注于诊疗本身。科技赋能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医疗资源下沉。常州经开区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签署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协议,通过紧密协作,市二院的专家资源、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加速导入区域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引领区域基层医疗发展。

  在常州经开区,文商旅体融合正持续释放活力。当夕阳为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镀上金边,“苏超”集中观赛区,球迷们正为常州队激情呐喊;一街之隔的东方云湖畔,“湖畔音乐会”的旋律随晚风流淌。文旅融合的版图还在不断拓展——安和锦·CU1958文体旅创意产业社区作为新晋文旅地标,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处由老厂房蝶变而来的创意空间,现已成为集运动健身、文化展览、休闲消费于一体的潮流聚集地。

  常州经开区深耕运河文化、工商记忆、田园诗意三大脉络,以“经开来啦”小程序串联起多元文旅资源,借力新媒体矩阵扩大“朋友圈”,生动绘就“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做大城市流量”的新蓝图。(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