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释放硒引力 做活水文章”理念为引领,通过强产业筋骨、优要素配置、活资源价值三维协同发力,铺展壮村富民新图景。
坚持特色发展,做强产业“主引擎”。立足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优势集群。利用省级现代特色渔业产业园平台,实施2700亩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推动养殖向精细化跃升。利用天然富硒土壤资源,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打造。“藕宝食品”“绿草荡”“留君”等一批农副产品绿色品牌先后进入淮安市军创市集、南京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购销产品名录。统一打造“流均自然生态硒地”地域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广,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科技赋能。依托农技推广体系与“科技镇长团”专家团队开展2000多亩富硒示范田种植,争取中农协富硒委富硒农业示范项目,推动与淮阴师范学院、市农科院设立流均硒米研究工作站、富硒功能性食品研发中心,开展定制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深化要素耦合,植入发展“助推器”。畅通内外循环,构建了多元化、便捷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服务支撑。强化示范引领,对接大市场。实体化运作镇属乡村振兴公司,聚拢农业经济人,持续巩固“镇属公司+本地龙头+集体合作社+大户”订单农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向订单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善服务举措,注入强动能。依托政银保担合作机制,用好惠农贷、农业保险政策。联合上级部门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等,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千余人。与中国邮政淮安区分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仓储物流、销售对接、小额普惠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切实打通农业产销堵点。插上“ 数字翅膀 ”,点亮新经济。挖掘乡村“农人主播”,积极参加淮安区电商双创大赛。2024年,已培育刘海燕等多位“直播达人”和土特产推荐官,有效拓宽了富硒大米、藕粉、螃蟹、龙虾等农产品“云端”销售路径。
规范资源管理,厚植振兴“蓄能池”。开展全域集体资源清查利用专项行动,坚持统一平台交易、集中连片经营、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从去年11月份开始,全面开展了集体资源大摸底、大测绘工作,截至目前,已实地测绘村组集体资源性资产4万多亩,溢出面积1万多亩,预计年增加集体收入500万元。依法依规收回欠缴承包款61万元,处置到期未发包资源143宗,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60余万元。(陆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