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阴法院华士法庭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指引,积极回应基层治理需要,建设“四链”联动工作方法,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一是“党建链”凝心铸魂赋能审判工作。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审判工作始终。在审判团队中嵌入党小组,充分利用党小组会、庭务例会组织干警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和审判业务双学习,推动党建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

  二是“服务链”线上线下守护万家灯火。创新“云上+夜间”双轨服务模式,搭建远程视频庭审系统,针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标的额小的民事案件及当事人在外地的情况,采取线上调解、远程开庭等方式,消除距离障碍。开展“午间法庭”“假期法庭”,为白天工作繁忙或难以请假的当事人开辟司法绿色通道,突破时间限制。同时,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立案申请、证据提交、文书送达全流程在线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调解链”乡音乡情融化矛盾坚冰。创新运用“点线面结合”工作法,立足法庭调解团队,两端延伸,四面辐射。积极融入多元解纷格局,有效依托镇综治中心等平台,形成更多务实管用的联动合作机制。整合辖区内调解资源,选聘社区网格员担任特约调解员,用方言土话化解家长里短。创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建立“一案四联”工作法,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联合调解,积极促进基层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四是“共治链”绘就基层综治同心圆。积极建设开放法庭,以“法庭+多元主体”的“1+ N”联动机制,不断凝聚“共同体”、做大“朋友圈”。以府庭联动为重点,强化风险预警,每季度对辖区涉法涉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乡镇党委、政府通报案件情况,对矛盾纠纷高发领域进行预警,针对性提出治理建议。(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