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5夏季“因为南京·相伴成长”公益研学之“红耀双宁·数智未来”苏青融合专场在南京市雨花台区紫麓雨花剧场圆满结营。江苏、青海两地80名青少年在为期11天的特色思政课程与实践体验中收获知识与友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长答卷”。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南京市的青少年营员、辅导员老师、家长代表,主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承办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协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参加仪式。

  2025夏季公益研学以“红耀双宁·数智未来”为主题,传递“行走的思政课堂”核心价值,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方针,全程以“学AI、用 AI”为教育载体,创新采用“数智化”科技赋能素质教育的呈现方式,为同学们倾情打造了一段兼具思想深度与技术创新的沉浸式体验。在苏青两地青少年之间搭建了交流互鉴、体验成长的广阔平台,更是苏青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面向未来的生动实践。为保障本次公益研学有序推进,自2024年11月起,项目组委会执行组先后召开六次筹备会议,同步参与了大通县、雨花台区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筹备工作会议。2025年4月28日,通过与公募基金会携手合作,“因为南京・相伴成长” 网络募捐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正式上线,面向社会开启善款筹集。在大通县、雨花台区多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经过近百个单位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持续发力,最终实现青海大通、江苏南京符合条件的学子们全程免费参与本次研学活动。

  本次研学结合红色传承与数智创新,在苏青两地探寻地域特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带领营员们赴大通县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于庄严的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参观大通县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在鹞子沟森林公园、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领略青海的自然风光和无限美景,在金陵兵工厂陈列馆、原子城纪念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御风园、1865产业园、南京科技馆、软件谷探索感知科技发展历程。南京段第二日,同学们观看了刚刚全国公映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在光影中重温历史,共铸红色记忆。次日,同学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用脚步丈量历史厚度,将对历史创伤的集体记忆转化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信念更加坚定地扎根在心中。

   “因为南京·相伴成长”公益研学除了在地学习地域特色文化和地理知识之外,还全程贯穿素质类培训课程。整个研学过程中融入了美术、音乐和作文等内容,结营后将把所有作品收集整理出版合集并制作主题歌MV赠与每名营员珍藏。为了展现同学们的成长风采,在研学尾声举行结营汇报表演,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汇报艺术素质培训成果,并穿插表彰、义拍、义捐、义卖等环节,进一步续写“因为南京・相伴成长”公益使命。

  据悉,7月29日下午,在本次研学结营仪式即将举行之际,由南京市雨花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教育组、南京市雨花台区工商联(总商会)生活服务专委会等单位承办,择一文旅、投石智能、翰海教育协办的首届东西部协作背景下公益研学标准化建设论坛暨“五老赋能·数智助力”新时代研学教育研讨会在南京市雨花台区紫麓雨花剧场顺利召开。本次论坛汇聚了文旅、教育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围绕公益研学的价值内涵与未来标准化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项目持续发展凝聚智慧。

  据了解,“因为南京·相伴成长”公益研学项目由南京市工商联关工委等单位指导,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两地统战部、工商联、教育局、团委等十九个部门联合主办。自2018年起,公益研学项目先后组织了9届,共有621名学生参与并获益,已成长为常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项目,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优秀活动二等奖、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网络公益周项目展赛三等奖、人民网“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江苏省2022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年度优秀品牌案例”、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扶持项目、南京市政府第四届“南京慈善奖”最具影响慈善项目在内的各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