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化浪潮不断重塑地方社会治理新格局。昆山市审计局因势利导,大胆实践,以 “数智强审”实践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通过紧扣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创新构建数据贯通、协同共享的智慧监督体系,为提升城乡治理效能,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注入强大“审计动能”。
在敢为善为中发展审计数智能力
从算盘账簿到智能云端,昆山市审计局历时多年精心打造“1+N”智慧审计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打造基层审计机关数字化转型的“昆山样板”。
图为昆山智慧审计体系架构
该体系以云端平台为中枢神经,串联起审计管理系统、审计数据分析平台、自然资源审计系统、固投审计系统、审计法规系统、纪审联动等六大平台,构建“一云统管、多端协同”的治理架构。采用通道与数据双重加密技术筑牢安全防线,创新实现审计项目全周期在线管理,部署了覆盖财政审计、国资监管、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专业模块,形成“综合管理系统+行业智能平台”的立体化矩阵,使审计监督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治理,为昆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起智能化的监督屏障。
在工作中,昆山市审计局通过三大创新支点撬动治理效能跃升:
破壁垒,建强数据中枢。联动财政、社保等10余个关键部门,打通民生保障、经济运行等核心领域数据,建成涵盖养老补贴、国企运营等20余个主题的标准化数据库,31.12TB政务数据汇聚成监督“数据基仓”,为精准审计奠定坚实基础。
重转化,锻造智慧大脑。构建跨域数据分析中枢,深度整合公安、民政、卫健及农业农村等系统业务数据资源。其中,“自然资源生态体检”模型,通过水土气声立体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三年来,推动整改突出问题31项。“自然资源智慧审计模式”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创新实践,被收录进《审计护航: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巡礼》,为长江保护工作贡献了“昆山智慧”。
育人才,构建创新矩阵。打造数据主审与业务主审协同的“双主审+双提升”培养体系,成立“智审未来”数据团队。通过业务数据化与数据业务化的双向赋能,锻造出既懂政府治理又擅数据挖掘的复合型审计铁军。
“穿透式审计”推动治理现代化跑出“加速度”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基层智慧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在昆山城乡间铺展为民服务的新图景。昆山市审计局以“数智治理显微镜”定位深耕监督责任,通过“穿透式审计”推动治理现代化跑出加速度,让民生温度可感,治理效能可见。
治理“显微镜”,扫除智慧城市建设盲区。近年来,昆山市审计局审计利剑直指“数字政府”建设关键环节,对涉及垃圾分类、公交出行等民生领域的200余个政务系统开展专项“体检”,核验5.2亿元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效能。通过构建“系统建设全周期审计模型”,对项目建设中招投标违规、重复建设苗头性倾向及时发出提醒,妥善给出建议;通过撰写专题报告,对系统间的“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数据层面共享、共用、共通方面存在的梗阻进行剖析,力促更高层级统筹机制落实。
数据“透视镜”,照亮民生政策执行末梢。审计人员运用AI算法构建起跨域数据校验网络,在住宅物业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中,通过构建图数据库,追踪资金流向,对部分小区存在合同条款侵害业主权益、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及时提醒主管部门进行关注,促成苏州市域首个《住宅区公共收益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在医保基金审计中构建“医疗机构串换药”分析模型,与医保稽查大队联合开展实勘,精准识别个别民营医院违规套保行为,挽回医保基金损失。三年来,246条审计建议悉数落地,有效推动了物业监管、残疾人参保、阶梯水价等政策执行精细化、智能化、系统化。
机制“手术刀”,破解跨层级治理梗阻。昆山审计局工作人员在抽查某乡镇公益性公墓管理情况时,发现财务收支仍为手工记账,且现金缴款,同时服务价目原则不一。审计人员溯源锁定法人主体缺失的制度性缺陷,并撰写《公益性公墓法人资格登记问题亟待关注》的审计专报,助推“身后一件事”“苏城数字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平台在基层得到应用推广。随着苏州首张公益性公墓证书的颁发和智慧化管理措施的上线,这个困扰基层的治理难题终被解开。近三年,昆山审计局直报市领导186篇次审计报告、审计专报,形成150余项制度成果,诠释着“治已病、防未病”的审计担当。
数据协同求解监督效能“最优解”
数字审计,旨在打破数据孤岛和行业壁垒,使数据汇聚、交换、整合,最终产生更大的价值。近年来,昆山市审计局以“协同方程式”求解监督效能最优解,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成果转化三重维度构建监督共同体,让分散的监督力量聚合成治理现代化的“反应堆”。
制度建设,浇筑贯通协同四梁八柱。该局创新构建“纪巡审”三维监督体系,出台审计整改“八大机制”、财审联动“五项机制”等12项制度性成果。率先与检察机关共建的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在国有资财产、生态资源保护等领域形成“线索互推-联合督查-结果共享”闭环;与统计部门打通“数海协同”机制,实现经济数据异常波动预警。
图为审计监督与检察监督建立协作机制
数字纽带,编织智慧监督经纬网络。研发“纪审联动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将纪委监委数据分析库与审计问题模型库深度关联;依规依据打通数据汇集渠道,构建起跨域监督数据池。数智人才交叉赋能更添动能:20余人次审计干部参与省、市、县级巡视巡察,“绿审先锋”团队运用空间GIS技术查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前建后坏”“边建变坏”等问题。
监督聚变,释放综合治理乘数效应。在某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现场,“纪巡审”联合工作组用数据追踪与脚步丈量诠释监督温度。当审计人员听到村民“河埠头太滑常有人落水”的闲聊时,立即启动现场核查机制。审计与巡察干部连夜通过比对施工图纸、监理记录与支付凭证,锁定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证据,将线索移送纪委。问题揭露后,危险埠头很快完成全部改造,相关责任人被追责。
近年来,随着数据贯通、技术创新以及多类监督协同的叠加效果释放,一些隐藏的违纪违法行为浮出水面,受到处理。以数字为“剑”,昆山审计监督也从“单兵突进”升级为“系统作战”,在守护民生保障、国有资产等领域形成“数字侦查-联合督办-制度重塑”的治理闭环。
智慧审计,保驾护航。近年来,昆山审计局“数智强审”实践结出累累硕果:作为全省县级审计机关“科技强审先进单位”的集体,该局先后摘得“昆山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进单位”“昆山市法治昆山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多年蝉联苏州市审计系统考核优秀;实施的6个审计项目分别获评“全省县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民生类)二等奖”“全省优秀大数据审计项目”“全省优秀两统筹项目”,累计12个项目在苏州市审计项目评优中获奖,审计项目实现了省优、市优“大满贯”。(陆菁 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