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星火燎原;攀“高”逐“新”,追梦不止。7月18日,昆山高新区举办新质火炬“精英荟”活动。现场,创新企业、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科创载体及金融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共话创新发展路径,共绘美好未来蓝图;昆山高新区新质火炬“人才科创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同步发布,将为昆山高新区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创新园区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昆山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近年来,昆山高新区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汇聚各方创新资源,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地区生产总值超113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68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70%,形成了以4家百亿级龙头企业、16家十亿级领军企业、177家亿元级骨干企业、459家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8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0家为核心的产业创新矩阵,引育各级各类双创人才及团队项目664个,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31名,连续20年稳居全国千强镇、百强镇“双第一”,成为广大企业、人才投资兴业的“福地”和创新创业的“热土”。

  建设现代科创之城,既要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和务实,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昆山高新区重磅推出人才科创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更是一份赋能产业的郑重承诺。

  “六大行动”具体内容为:“创新人才高地构筑行动”加大顶尖人才引育、引才渠道建设、人才服务供给;“创新企业壮大培育行动”以“链主领航、高成长跃升、小升高培育”三级计划,锻造创新企业矩阵;“创新要素优化提升行动”推进科创载体建设、科技金融赋能、知识产权提升;“现代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升级主导产业引擎,培育新兴力量集群,布局未来赛道标杆;“应用场景示范开拓行动”构建应用场景创新机制、合作渠道、孵化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性的标杆案例;“校地协同合作深化行动”加速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计划到2027年,昆山高新区新增国家级人才25个,苏州市级及以上双创人才70个;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500家;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超60万平方米,“昆科贷”累计放贷款金额超40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0件;促成校企合作超100项。

  在集聚优质人才和项目资源的同时,昆山高新区深耕沃土,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土壤”,实现撒下一颗种子,长出一片森林的裂变效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了科创载体遍地开花,人才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喜人态势。一个个科创团队追光而至,在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当天活动现场,昆山中科晶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复容绿谷未来创新中心、昆山鑫欣科创综合体、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六个优秀项目获昆山高新区“新质火炬之星”授牌;项目主要负责人依次上台路演,从技术突破、产业适配、模式创新等维度,生动展现了昆山高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一米赛道百米深耕”的理念坚守和科学发展模式。中科晶上研制最先进制程芯片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协鑫光电钙钛矿光伏组件创多项“全球之最”,鑫欣科创综合体让科学家每天节约1小时……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成为昆山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加速跃迁的生动注脚。

  路演环节,中科晶上总经理马英矫博士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根力量》为主题,分享了企业在昆山高新区一路成长的故事。她说,昆山高新区已部署芯片这一产业,企业依托在昆山研发的最先进制程芯片,打造了以昆山高新区祖冲之路命名的π系列开发平台。目前,中科晶上还筹划构建基于芯片的端到端具身智能基地开发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昆山高新区。未来,企业将加大创新技术投入,与政府和行业企业共筑百花齐放的产业生态。

  创新之路,既需要勇闯敢试的魄力,更需要洞见未来的智慧指引。现场,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丁宏,紫竹科投基金投资总监吴剑平,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郝坤三位专家学者围绕“昆山高新区如何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这一议题各抒己见,提出精准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创新,以‘敢为人先’的担当探索创新。”昆山市委常委、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峰在致辞时表示,当前,昆山高新区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扛起“又高又新”主责主业,统筹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创新园区。高新区将持续激活产业发展“主引擎”,按照“产业发展要坚持在1米宽的赛道上干100米深”的要求,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并深入实施“保姆式”服务3.0版本,尽心竭力为企业创造最贴心、最舒心、最暖心的发展环境,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做大做强。(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