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介机构脱钩,服务没了利益勾连,行政处罚有了“自助计算工具”,降低了滥用裁量权风险;食品共享检验服务,有了实训基地。在江苏兴化,工商户、企业家们津津称道兴化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执法和服务,心里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

  “这个获得感,源于对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兴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长美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局党组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执法监管、中介服务等重点领域问题整改,促进了执法透明、服务提升。

  行政处罚“一把尺衡量”

  “这个处罚,我心服口服。”近日,因倒腾名酒包装盒供他人造假酒的“酒盒商”张晓明(化名),面对兴化市监局开出的10万余元罚单,诚恳地表示接受。

  此次市监局共对两名“酒盒商”给予处罚。另一名“酒盒商”名叫王大发(化名)。两人案值相同,而在罚款上张晓明比王大发多了1万6千余元。

  罚没10多万元,且比同行多罚1万多元,张晓明缘何心服口服?原来,王大发的父亲及其赡养的另一名近亲属患有重大疾病,家庭负担较重,执法人员运用“裁量自助计算工具”,对照应当考虑的从重、从轻、减轻处罚43种情节,得出了处罚金额。

  今年4月,兴化市监局聚焦自由裁量权使用廉政风险点,围绕商标侵权重点领域,制定实施自由裁量基准。针对生产和经营假冒商标侵权行为,细化2大类、5小类违法情形,分别量化行政处罚金额,使模糊的规定明确化,将宽泛的幅度具体化。同时,在该局“行政执法效能管理平台”上新开发“裁量自助计算工具”。执法人员只要将从重、从轻、减轻对应的43种情节填入,就可即时计算出建议的处罚金额。既杜绝了因执法人员个人能力、水平限制而出现的偏差,又压缩了自由裁量空间,降低了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

  自实施自由裁量基准制度以来,该局累计查处商标违法行为案件22件,处罚金额49.99万元,在充分发挥行政处罚警示震慑作用的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全部认罚,无一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今年7月,经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家组论证,该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模型被正在制定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商标侵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吸收采纳。

  中介服务“阳光运行”

  兴化市味聚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领到了新办的生产许可证。公司负责人王益琴说,此次办理生产许可,各个环节,都与以往大不同。

  跟踪该公司生产许可服务的中介机构是兴化市质量协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手续收费,较往年降低了700元;许可申请、变更办理时间也大幅缩短。“所有服务费都明明白白写在‘协议’里,额外的分文没有。”王益琴说。

  兴化市质量协会等中介机构,曾担纲“红顶”角色,是局里的“编外”,组成人员一部分由局公职人员兼任,由此造成了利益勾连,不服务也收费,降低发证要求。2022年,国务院督查组曝光了该局质管科前后两任科长在企业办证过程中违法违纪问题,这是一起由于中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不规范、收费不透明而引发的政商利益勾连腐败问题。

  针对涉审中介服务领域问题风险,兴化市监局坚持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内部整改到位。对6个“红顶”行业协会全部脱钩,任职的9名公职人员全部辞职。另一方面,制度完善到位。出台《兴化市中介机构“五公开”服务规范(试行)》,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五公开”要求,并建立满意度测评机制,确保服务全程透明。

  针对行政审批、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兴化市监局发布《涉企中介服务收费负面清单》《检验检测机构行为负面清单》,划出服务规范“高压线”。立案查处兴化市某甲协会违反明码标价规定,降低服务标准,变相提高价格,罚款10.25万元;责令兴化市某乙协会退费21.01余万元,切实维护企业权益。

  兴化市监局还上门约谈相关中介机构,指导企业合规经营,划定风险红线,严禁向企业收取中介协议外的其他费用,自觉抵制服务中迎来送往,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收费标准。4月以来,共有100家企业成功办理食品生产相关许可手续,收费从以往平均3557元降为2643元。许可申请、变更从以往30天缩短到15天,许可延续从15天缩短到7天。

  截至目前,全市232家涉审涉企中介机构(本地机构99家)已全部落实“五公开”要求,服务更加规范透明。通过专项整治,营造了较好的中介服务环境。

  “共享检验室” 护航小微食企安全生产

  兴化市“共享检验室实训基地”在食品检测检验中心挂牌。基地开发“基础理论+实操演练+案例复盘”三维课程,从基础操作到复杂项目检测,每个检验员都要通过24学时认证。目前,已开展微生物检测等专题培训3场,覆盖76人次。

  为配套共享检验室,兴化市监局还开发建设的“共享检验室”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检验流程数字化,数据可追溯、信息实时推,通过系统自动比对标准值,生成检测数据风险预警,提升检测数据的精准度。

  通过实训基地、智慧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新举措,有力地助推了共享检验室服务提档升级。

  三年前,兴化市监局针对小微食品生产企业普遍面临的出厂检验“缺人员、缺设备、缺资金”困境,创新推出“共享检验室”模式,成效显著。今年6月,该项目不仅入选全国《食品安全创新案例集》,更切实为当地73家小微食品企业解决了发展难题,节约成本近千万元,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然而,在学习教育“学、查、改”一体推进过程中,兴化市监局走访调研发现,全市12家食品生产企业“共享检验室”中,部分检验人员存在技术操作不规范、应急响应滞后、标准理解偏差等不同程度的“能力断层”问题,为此,该局聚焦检验检测领域能力短板,通过“实训基地+技术服务点”双轮驱动模式,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能力提升体系。

  江苏兴化市监局还在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设立“共享检验室”技术服务点,帮助解决检测技术困惑及研发困难。“上周刚帮一家‘共享检验室’解决了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方法操作难题。”技术专家胡康说。

  目前,通过“问题台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机制,已顺利帮助5家“共享检验室”解决技术难题8项。(顾日升 王宇 余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