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资规局获悉,我市地下水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位居全省前列。扎实的调查成效与规范的数据成果将为全省后续的水资源评价和管理提供坚实支撑。
经过近一年的基础调查,我市完成辖区内1057余公里河流、56个湖泊及水库、超9.91万个坑塘的水域空间调查与河湖库名录中的水下地形测量,构建了全域水陆一体三维模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数据根基。
在地表水调查方面,我市已完成丰、枯水期水域空间调查成果跨市接边、地表水储量调查外业测量等核心任务,建成并完善县级河湖库塘水下地形(水深)测量数据和河湖库水域三维模型;在地下水调查方面,完成2024年度水位统测、样品采集、资源评价以及质量核查任务,精准掌握年度地下水资源量数据,构建起全面、精准、动态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体系。
“针对常州坑塘密布的特点,我们采取空、天、地、水四位一体模式给全市水域做好‘CT 扫描’。”市资规局水资源调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水资源调查在技术、制度、协同等方面大胆创新。一是创新采取“典型均匀抽样+水深遥感反演” 调查法,成功填补全市陆域国土空间数字高程模型水域空白;二是创新采用地下水资源调查“云+端”工作模式,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传输、成果集成、分析评价等全过程数字化,推动自然资源调查数字化转型;三是建立“管理+技术”双轨并行保障体系,出台《常州市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制度》,发布《常州市水资源基础调查市级技术保障工作方案》,确保调查工作规范、调查数据精准;四是构建“市级统筹、区县落实、部门协同”格局,实现水利、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信息融通、数据共享,整合全市技术力量,努力做到“数据一张图、工作一盘棋” 。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持续深化数据应用,建立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水资源数据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等工作全流程。(周洁 俞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