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声脆、方言清亮。靖江市西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一首原创音乐快板《寸草对春晖的长情》唱得满堂喝彩。西来社区艺术团的老人们用带着乡音的唱词,讲述着一批本地村民报答春晖、孝老敬老的真实故事。“天上人间处处春”的尾音刚落,台下几位老人悄悄拭泪:“这唱的就是咱西来的好儿女!”
这支平均年龄超65岁、最年长80岁的“银发艺术团”,藏着西来镇最动人的“夕阳红”。团长张美华总说:“咱老姐妹也得活出精气神,给后辈看看什么叫‘越老越有滋味’!”在她带领下,艺术团将西来的方言土语化作艺术养分,小品《芝麻绿豆官好得嘞》用家长里短讲基层治理,连演31场,场场爆满;扇子舞《小园风清清》翩跹间绘就清廉底色;情景剧《情满渡江》更是唱出了靖江人的昂扬底气。
舞台之外,“银发力量”更化作文明暖流,淌进西来的角角落落。艺术团延伸出“银发调解队”,邻里纠纷被一段戏文巧妙化解;“夕心护苗”志愿服务队走进公益暑托班,教孩子们唱锡剧、念民谣。截至目前,西来社区艺术团已开展活动600余场,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曾经被关怀的“银发族”,如今成了西来最温暖的“文明播种机”,他们的舞台也早已突破活动室的方寸之地,延展到了村头广场、社区凉亭,甚至孩子们的课堂。
早上7时30分,西来镇土桥实验学校门口已热闹起来。背着小书包的孩子们蹦跳着走进西来镇办在校内的公益暑托班,今天他们要“私人订制”暑假——珠心算、软笔书法、经典诵读、手工剪纸……20余门“菜单式”兴趣课随选随学,每个孩子的课表都是独一无二的“兴趣地图”。
更让孩子们眼睛发亮的是暑托班里的“银龄大咖”:靖江锡剧团老团长须泉琴手把手教唱锡剧韵味,“五老志愿者”刘灿银悉心指导葫芦丝吹奏技巧,剪纸艺人方媛则带领孩子们探索指尖上的艺术世界……他们用丰富的经验和热忱,为孩子们的假期增色添彩,给一个个家庭带来安心与期待。
“一老一小总关情”。”从“银发艺术团”到“银龄课堂”,从“老有所乐”到“幼有优教”,该镇用一场场文明实践,串起了最温暖的代际传承。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深耕“一老一小”需求,让“银发”的热忱与“童颜”的期待双向奔赴。(展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