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阳光,一列长长的队伍蜿蜒在乡间的小路上。近日,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高淳区科学技术协会、水漫城湿地自然学校带领48名儿童来到高淳区阳江镇东湖村,体验观鸟样线,探秘鸟类邻居。
寓教于乐科普观鸟知识
“这只鸟嘴巴像个勺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和习性?”在东湖村委会生态体验站,资深观鸟专家周天宇指着一幅照片问道。照片中,一只棕背白腹的鸟儿正站在水里觅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它那扁长的锅铲样嘴巴。好几个孩子举起了手,其中一个说道:“它叫勺嘴鹬,喜欢在水边觅食,勺子样的嘴巴方便它在水里翻找食物。”周天宇进一步介绍:“这就是观鸟的小诀窍,每只鸟都有独一无二的特征。”
白头鹎的脑袋有一撮白毛、白鹡鸰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张飞鸟”、国博馆藏凤冠采用的点翠工艺使用了翠鸟的羽毛……在周天宇图文并茂的讲解下,台下的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一定的鸟类常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观鸟的兴趣,课堂虽然是短暂的,但传递给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是陪伴终身的。”周天宇表示。
行走乡间见证奇妙场景
简单的室内科普结束后,带队老师王吉将孩子们分成两人小组,每组发放一支望远镜和观鸟图鉴,直奔东湖村观鸟样线。农家小院旁、藕塘蟹塘边,都能遇见家燕、白头鹎、小䴙䴘在自由嬉戏,孩子们则在王吉的带领下三五成群观察记录,共同构成一幅悠然的田园风光图。
狮树河样线水鸟成为主角。绵延数里的芦苇荡在浅滩上随风飘摇,数不清的各类鹭鸟或漫步或翱翔,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
胜利圩样线位于万亩良田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去年曾在此发现罕见鸟类灰斑鸠,刷新南京物种观测记录。孩子们漫步田间,感受着青苗与泥土的芳香,在图鉴上勾勒出灰头麦鸡、池鹭和林鹬的身影。“观鸟活动能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王吉表示,身临其境比看视频更能体会万物和谐共生的内涵。
童言童语共绘美丽未来
活动中,8岁的赵浠诺和她的搭档凭借观测到17种鸟,成为当天名副其实的“观鸟冠军”。9岁的刘柏年纪虽小,却是观鸟的常客,至今已参加过十余次生态科普活动,这主要得益于父母的支持。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京市持续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实践,通过“生态向学 绿动南京”“我是环保小局长”“生态文明第一课”“自然小课堂”等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探索奥秘,持续撒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子,未来会举办形式更多样、种类更丰富的活动,让生态文明教育的春风吹遍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