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芜申运河岸边的宜兴港,船只往来频繁,一派忙碌景象(如图)。今年以来,宜兴港运行箱量增长势头强劲,1至6月,宜兴港完成运行箱量42887TEU,同比增长92.59%,创下历史新高。通过与长三角各大港口联动,依托长三角这个最发达、最具活力的综合运输体系,宜兴的“黄金水道”正持续释放“黄金效益”。

  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水陆交通发达,一直以来,宜兴都将交通区位优势作为对外竞争的一张王牌,尤其是随着锡溧漕河航道整治提升,我市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放大。作为长三角腹地重要的物流枢纽、国家二类水路口岸,宜兴港近年来不断在航线开密开好上做好谋划,在业务拓展服务上下足功夫,在码头营运管理上提升效能,全力推进宜兴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港产城协同发展,也让宜兴港运行箱量节节攀升。

  稳步提升的运行箱量数据,是对宜兴港竞争力的认可。近年来,宜兴港变“等船来”为“建船队”,主动与上港长三角、中远海运、中谷新良、安通控股、信风海运等公司合作,成功开行了“宜兴—上海”“宜兴—江阴”等9条自营特色航线,参照“五定班轮”模式运营,并可根据客户货源情况灵活调整航班密度。今年上半年,宜兴港自营驳船完成总箱量24354TEU,同比增长155%;完成航次136个,同比增长22.5%。值得一提的是,“宜兴—江阴”航线今年已累计完成67个航次,同比增长123.3%。

  在此基础上,宜兴港全力推动从“单一港”向“枢纽港”的转变。近年来,宜兴港与湖州、金坛、溧阳等地港口紧密合作,吸引周边地区的集装箱通过宜兴港通江达海。与此同时,去年,宜兴港依托上海港的ICT(内陆集装箱码头)项目,把出海口“搬”到了宜兴企业的“家门口”。

  开展“敲门行动”,一直都是宜兴港发展的重要“法宝”。今年以来,宜兴港深入走访全市各板块,为各类生产企业开展集中宣讲会,提供从订单起档到订舱实务、从衔接报港到代理报关等一系列物流集疏运指导服务。同时,宜兴港还不断加强与拜富科技、灵谷化工、国信协联等企业联系,积极开展回访活动,持续了解企业集疏运需求。此外,宜兴港积极联动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及乡镇管理部门,共同开展“政港协同·利企降本”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在一系列利企举措的推动下,成功引入了雅克科技、宜能陶瓷、宁兴织染等新客户,新增箱量约5000TEU,并利用水运物流成本低的优势,成功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约500万元,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利润空间。

  “今年上半年,宜兴港完成运行箱量42887TEU,超越了2023年全年的40680TEU!”7月2日,市交通能源集团下属江苏宜兴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庄青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激动地表示,其中,今年1至6月,宜兴港外贸进出口箱量达8505TEU,同比增长412.04%;内贸进出口箱量达34382TEU,同比增长66.84%。未来,宜兴港还将通过整合物流、贸易、仓储等服务,推动港口从物流港到物贸港的转变,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