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是你们悬赏公告上徐某的儿子,我想替我父亲把钱还了,能不能把执行悬赏给撤了?” 近日,小徐来到执行大厅,主动“替父还款”,他的这一举动为一起长达多年的欠款纠纷画上了句号。

  一波三折的执行

  多年前,被执行人徐某因生意资金周转,向申请执行人谢某借款15万元,约定到期还款付息。但约定还款日到了,被执行人推三阻四,甚至拒接电话。无奈之下,谢某诉至法院,该案后续进入执行。然而,徐某的行踪不定以及涉案车辆未能实际扣押为这起案件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我找到被执行人的车子了,你们快来!”

  “别着急,说清楚位置,我们现在就过来。”

  2025年春节前夕,转机出现。申请执行人谢某打来了求助电话,执行干警迅速赶赴现场对涉案车辆进行扣押,但这次仍未能找到徐某下落。据车辆实际使用人小徐反映:徐某人在外地,车子平时是自己上班使用。“直至该车辆拍卖成交,徐某都没有现身,车辆的变价款扣除抵押权只剩1万余元,对于全部执行款来说仅是杯水车薪。”执行干警介绍道。

  执行悬赏破僵局

  这样的执行困局下,执行干警依托谢某的申请快速启动悬赏机制,希望发动社会力量找寻线索。随着悬赏公告的发布,迅速引发了社会关注,这也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心,让小徐无法置身事外。“公告发出来后,街坊邻居还有朋友都在议论,他能躲着不见,但我真是觉得难为情。”在小徐的“勒令”下,一直逃避的老徐终于露了面。最终,小徐筹集了全部的执行款并代为履行。“这笔钱能执行到位,真不容易!……”拿到期盼已久的欠款,谢某连连道谢。

  本案是如皋法院运用悬赏机制破解“人财难寻”困境的又一成功范例。2025年来,如皋法院发布悬赏公告10期68人,倒逼6人11案成功执结,执行到位75万余元。(刘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