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国网公司公布了金上-湖北、宁夏-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招标采购结果,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中标,在75家中标单位中排名第1。这是西电常变首次实现国网特高压高端换流变压器产品的市场突破。

  从成功中标开始,西电常变全体干部职工倍感振奋与自豪!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之一,它将首次叩开川藏高原腹地的电力大门。为保障项目高质量履约,公司党委将其视为主责主业的攻坚高地,并旗帜鲜明地列入年度“西电红”品牌工程。成立“党员攻坚队”,环环紧扣物资保障、技术攻坚与后勤支撑,贯穿生产制造至安装投运全链条,奋力打造彰显中国电力装备硬实力的“国之重器”。如今,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金上工程帮果换流站这座凝聚着无数人心血与汗水的能源枢纽,将正式开启使命之旅。

  智绘千里图,匠心淬炼高原芯

  在产品设计阶段,技术党支部直面挑战,作为西电常变参与研制的首台±800kV换流变压器,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更关键的是,该项目是目前±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海拔最高且满足铁路运输的网侧直出型高端换流变压器,技术难度前所未有。

  然而,技术支部的党员没有丝毫退缩,大家深知,唯有不断突破现有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施工能力的极限,才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国之重器在雪域高原刻下新的坐标。围绕网侧500kV出线结构、漏磁和温升控制、加工工艺等核心问题,项目组开展了数十轮的专项研究和设计校核,最终形成了内h型网侧500kV出线装置、高海拔环境下绕组内部油路结构及新型铜回路补偿结构等技术方案,解决了复杂铁路运输技术难题,成功降低设备损耗2%,并全面掌握了该类换流变的关键制造技术。

  铁肩担千钧,百炼神兵铸重器

  进入产品生产阶段,超特支部书记陶峰主动请缨挂帅,成立“金上工程攻坚组”,以“敢于担当、精益求精、成就客户、勇创一流”的特高压精神为行动纲领,毅然扛起关键生产重任。设立“党员质量监督岗”,对生产全流程实施严格质量管控,首创“工程影像存档”机制,建立超6万张影像数据库。推行“三师带徒”培养机制,绕线效率跃升22.92%。

  铁流破万壑,银龙跃岭贯西东

  在帮果换流站的建设过程中,设备运输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首道难关。高原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与反复无常的天气,构成了大自然设下的重重关卡。从启运地到目的地,全程长达4000公里,要经历4次换装以及11个关卡。堪称目前国内多式联运中运输条件最复杂、运输难度最高的大件运输项目之一。

  西电常变党委果断决策,由营销党支部牵头,组建“运输组攻坚组”,全力保障产品运输。当重达数百吨的换流变压器,自西电常变重型专用码头起航,顺流驶入京杭大运河,经扬子江横贯东海,在南海之滨完成“水铁联运”切换后,换流变压器搭载专列,沿南昆铁路奔赴西南腹地,最终接入享誉世界的高原山区铁路——丽香铁路。

  在香格里拉完成高原换装后,变压器再次登上桥式梁运输车,开启最后一程——公路穿越。沿着崎岖险峻的盘山公路,翻越皑皑雪峰,跨越金沙江支流,穿林海、过冰封垭口,历经38天昼夜辗转,最终抵达位于海拔2980米的四川白玉县盖玉镇帮果换流站,完成从“海港到雪域”的使命征程。

  这是一次跨越万里、多式联运、穿越多重地貌带的超级装备运输行动,不仅凝聚了先进的物流组织能力和极限工程保障,更展现了国家能源装备向高原极端环境延伸的决心与实力。

  极地砺精兵,雪域点亮万家灯

  解决了运输难题,现场安装同样是建设者们面临的挑战。作为久经考验的老党员、老劳模,用户服务处处长王益民临危受命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肩头重任千钧。

  挺进高原,铁军破冰战高寒。抵达换流站,高原气候立刻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天气瞬息万变,艳阳与冰雹轮番上阵,更折磨人的是高原反应和饮食差异。在含氧量仅为平原65%的环境中,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对抗某种看不见的阻力。凛冽的寒风如同无数根冰针,呼出的气瞬间凝成白雾。王益民带领大家迅速适应环境,并鼓励队友:“高原作业再难,也难不倒我们的决心!国家的工程,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毫米争锋,极境之中守国器。换流变压器是工程的“能量之源”。在高原极端环境下安装和守护这11台“电力大熊猫”,确保其网侧温升10.7K、阀侧7.5K的国际领先指标,是对技术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但最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安装换流变阀侧套管时,狭小的作业空间里,团队成员蜷缩着身体,要求端部对接精度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内。汗水不断从额头滚落,岳鹏飞用力捶打了几下发闷的胸口,强忍着缺氧带来的窒息感,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敢松懈。“再来一次!”队员们咬紧牙关,在缺氧状态下保持着极致的专注……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打破了紧绷的节奏——地震来了!

  地震的余威尚未散去,王益民没有犹豫。他比谁都清楚——换流变经受这样的震动后,任何微小的位移都可能埋下致命隐患,尤其是网阀侧套管的各连接部位,哪怕是0.5毫米的错位,都可能导致涡流失控,让整个工程陷入瘫痪。“所有人,立刻检查换流变!”话音未落,他已经抓起手电,冲进阀厅,逐台对换流变各部位进行检查。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中,团队成员一起探查法兰密封,冻僵的指尖抵住螺栓,凭借肌肉记忆感知扭矩的细微变化。经过三小时检查后,他举手示意:“所有换流变压器全部正常!”

  银线织网,匠心执着护天路。在换流变安装阶段中,面临严苛的现场安装工艺要求与瞬息万变的极端天气双重夹击,如何保证换流变安装质量成为新的挑战。用户服务处王滔带领团队灵活调整作业顺序,一旦湿度达标便争分夺秒抢抓窗口期。“错过一个窗口期可能就要等好几天,我们要时刻准备着,随时迎战!”

  阀侧套管安装对倾斜度和同心度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会影响安装质量。王滔凭借多年经验,反复检查工艺流程,最终发现是温差导致的材料收缩问题。他立即组织团队调整安装时间,选择温度稳定的时段进行作业,经过连续48小时的奋战,问题圆满解决,为后续调试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这片挑战人类工程极限的土地上,西电人用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成为“西电红”品牌的最有力见证。在点亮万家灯火清洁电流的同时,传递着中国电力建设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时代强音!(吴文龙 范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