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创新构建“四维协同育人”体系,以“三个聚焦”为引领,积极孵化学生发展的“N种可能”,精心打造“4+3+N”特色学生社区模式。学校将党建思政工作深度融入社区建设,在方寸之地的“小社区”里书写立德树人的“大文章”。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场域,更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为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依托“四维协同育人”,凝聚社区育人新动力
一是队伍入驻,让“头雁沉下去”。学校党委书记牵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群雁”联动,坚持阵地前移,每月定期以辅导员身份深入学生社区,详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认真听取学生对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诉求和建议;“红色灯塔”“撷英育华”“心园”“同心圆”等一批特色辅导员工作室在学生社区扎根发芽,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让辅导员真正与社区学生共同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社区,以“团辅超市”为载体,提供菜单式主题由学生按需选择,为社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面推进“教职工党员结对学生宿舍”行动,全校1219名教职工党员,实现对学生社区18栋楼宇,2208间宿舍,20767名学生全覆盖结对,落实“明确一个联系宿舍”“参加一次宿舍集体活动”“开展一次促膝长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工作要求,让每一名教职工党员都成为社区育人的坚实力量。
二是条件保障,让“末梢活起来”。建设“1+3+18+N”型社区育人矩阵,打造学生事务大厅作为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总指挥站”;打造3个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常态化提供各项服务;在全校18个宿管站建立社区活动室,并相应成立功能型党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社区四级组织架构育人矩阵初步形成;各职能部门下沉一线,在学生事务大厅开设9个窗口,服务涵盖就业咨询、户籍迁移、医保报销等13项业务;在全校社区推出“公寓问题码上办”,24小时内回应学生关切;以DeepSeek大模型为技术底座,加速推进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建设。
三是学生参与,让“细胞动起来”。以“宿舍公约”活动为载体,通过民主协商、朋辈调解等方式激发学生自治活力,极大促进了社区宿舍的和谐氛围,培育了社区学生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的转变;创新开展“社区共治计划”,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创新性成立“社区议事厅:校园矛盾调解站”,并邀请学生志愿团队、社会工作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入驻,将校园矛盾化解于微末,推动形成“问题共商、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以学生团队为主体,打造“暖心红玫瑰”生理期互助项目,在学校女生宿舍设立互助点,提供卫生巾、暖宝宝等应急物资,采用“匿名借还+志愿服务”模式,运行以来服务女生300余人次,获得广大学生一致好评,成为为校园暖心服务的典范。引领学生大力开展公益社会实践,积极与政府街道、社区养老院等机构合作开展“微光计划”留守儿童帮扶、“生命之光”老人关怀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社会责任感。
四是文化浸润,让“社区暖起来”。学校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党的文化思想为引领,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凝练“南财精神”、彰显“南财特色”、讲好“南财故事”,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作用,打造社区文化体系建设新实践;学校以学生宿舍为育人单元,积极开展党建引领、思想教育,打造沉浸式育人文化;各学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常态化预告并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形成“纽扣空间”“党员先锋营”“金小鳄”等一批知名社区育人品牌。
坚持“三个聚焦”,部署社区育人新模式
一是聚焦思想引领,把牢思想“总开关”。学校始终将学生社区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将学校领导、学院党委书记纳入学生公寓党建领学队伍,形成“党建网格”,密切联系学生,真情服务学生,推出“书记微党课”“公寓红课计划”等一批公寓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将思政引领搬进学生公寓,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不懈引导广大学生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引领青年学生牢记“国之大者”,树立远大理想,砥砺奋进力量。
二是聚焦信仰塑造,占领意识形态“云阵地”。学校借助VR技术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等,并以公寓为单位,线上线下相结合占领“云端高地”。近年来,学校通过官方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发起“百年党史我来说”“强国有我”等思政教育活动累计参与学生超10万余人。通过融合学生党建进公寓的“润无声”和新媒体网络的“强渗透”,推动公寓育人工作多元化开展。
三是聚焦先行示范,培育强国“接力人”。学校充分发挥社区学生党员的先进榜样作用。“一个党员带好一个宿舍”,学校为社区1000多名党员发放红色床卡,开展党员亮床卡活动,让学生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时时处处得以彰显;“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高年级学生党员主动走入大一、大二同学中,开展学习辅导、实践指导、心理疏导等活动,成为低年级同学沟通倾诉的信任同伴;“党风促学风”,学校把来自不同院系、专业相异的社区学生党员凝聚成团,深入红色基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100余次。
孵化“N种可能”,构建社区育人新体系
第一种延伸:“思政灯塔”点亮“信仰之光”。立足学校党建联盟工作站,紧扣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组织开展公寓“思政灯塔”“思政名师大巡讲”“时代榜样进校园”等特色主题宣讲活动200余场;开设“时代先锋”讲堂,成立由全体校领导,二级党组织书记,辅导员等180余人组成的师生巡讲团,深入社区开展宣讲,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思想引领的主阵地。
第二种延伸:“心灵驿站”呵护“身心健康”。学校依托省级高剑婷心理工作室,先后成立“数语心声”“昀兮心理”等10余个以宿舍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以“团辅超市”为载体,提供菜单式主题由学生按需选择,全年为社区学生提供包括艺术疗愈、体育健心、时间管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班级凝聚力等主题心理团辅活动70余场,让更多学生“足不出户”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第三种延伸:“安全宣讲”筑牢“安全防线”。学校利用社区全覆盖的层级组织,开展“宿舍安全宣讲”“消防逃生演习”“防网络诈骗”等活动,为学生党建育人工作提供“安全、安稳、安心”的多重保障。(王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