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红星·半岛售楼处人头攒动。上周末,手握刚发放的12万元购房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蒋晓航快步走进样板间——这张从申领到兑现仅用10天的房票,将直接抵扣他未来新居的房款。在他身后,一场席卷无锡全城的人才安居工程正通过一张张“房票”迅猛推进。

  今年全国两会,“投资于人”被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以来,无锡各地围绕“人才房票”补贴政策频频发力,推动实现真金白银流向民生保障、护航人的发展。政策撬动下,市场反响究竟如何?无锡这张“房票”能否成为引才留才的“金钥匙”?记者深入探访。

  破冰:从“等补贴”到“秒兑现”

  这段时间,C1类人才、航太智造(无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晓航正忙着在房源库中挑选心仪的房子,手中的12万元人才房票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在无锡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型。”曾在京沪工作过的蒋晓航告诉记者,他选择在无锡落户创业,看中的是当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显著优势以及对青年人才丰富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人才房票不仅是经济上的有力支持,更体现了城市对人才的重视,我在这里找到了满满归属感。”

  无锡此轮人才房票政策的核心突破在于解决了传统补贴兑现周期长的问题。“以往领补贴要等房产证,熬一两年是常态,而新政允许人才在购房签约时直接抵扣房款。”市委组织部人才处负责人介绍。记者在新吴区某售楼处看到,购房者签约时直接亮出手机里的房票二维码,“嘀”一声便完成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的抵扣。

  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区域,新吴区今年3月率先抛出“王炸”——房票可与市级补贴叠加,A类人才最高可获600万元;大专生、中级工或初级职称人才也可享5万元基础补贴,且房票可叠加房企优惠。

  其他板块很快跟进,但“打法”各不相同。锡山区将补贴上限提高至总房款的20%,博士生房票达30万元;滨湖区除常规社保/个税要求外,对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8年的人才同样开放,并配套推出免费验房、装修设计至开荒保洁一条龙服务;惠山区的政策惠及应届毕业生、在锡本科院校及无锡职教园在校学生;梁溪区首批整合了迎龙观月、城央里等7个合作楼盘,提供包含叠墅、洋房、小高层等多种业态房源,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购房需求。

  “无锡的‘人才房票’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区域定位分层设计。”市委组织部人才处负责人总结说,这种精准施策,有效降低了人才购房门槛。房票的即时抵扣功能,将政策优惠直接转化为购买力,解决了人才“看得见优惠,但用不上、等不及”的核心痛点,显著提升了人才的获得感和扎根意愿。

  共振: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活力

  政策效果如何?市场数据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

  新吴区人才房票政策推出后,已吸引近600人申请。申请者中,本科生252人、硕士生144人、博士生7人,另有国家级人才1名、省级人才2名、市级人才3名。截至目前,已发放人才房票400余张、票面金额3800余万元,已核销抵扣金额近2000万元。“政策对中端人才的吸引力很大。”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楼盘也从最初的6家增至11家,基本实现了新吴区全域覆盖。

  滨湖区数据显示,目前购房券申请人数为152人,审核通过115人,已发放购房券总额1705万元。其中,博士及正高级职称人才22人、硕士及副高级职称人才33人,硕博人才占比达47.8%。滨湖区委人才办的李贝贝介绍:“全区15个人才房合作楼盘中,59.7%的房源集中在山水东路科创谷及科研院所周边区域,形成职住融合生态。”市场反馈显示,改善型楼盘是人才置业首选,购房券在锦上荣曜和铂悦溪上等项目上的使用量占比达63%。铂悦溪上项目表现尤为突出:一季度销售53套,购房券政策3月出台后,二季度销量攀升至65套,交易额环比增长34%,其中20套由人才购房券成交。

  “惠山区已发放房票239张,总面值3624万元;核销117张,兑现补贴1626万元,直接带动商品房销售2.28亿元,对缓解区域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惠山区委人才办的陆星存介绍。惠山区政策覆盖广泛,既服务发展“院士经济”,也依托区内职教资源,高层次人才与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均可申请。他特别提到,一位2022年来锡创业的材料学领域院士,借助今年推出的人才房票政策,成功申领100万元房票,圆了落户安居梦。

  锡山区的政策对刚需市场刺激效果立竿见影。该区住建局的丁昱介绍,全区16个主售楼盘中,15个纳入人才房源。目前累计受理申请420人,发放房票340张,其中5万元20张、10万元161张、20万元131张、30万元28张,另有一张50万元房票正在审核中;已核销房票221张,兑现补贴3420万元,直接撬动商品房销售5.5亿元。

  进化:打好“补丁”助力人才扎根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普遍反馈,政策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和交易活跃度,而这股热潮正推动着服务模式加速升级与政策体系持续迭代。

  在服务效能提升的赛道上,各区竞相优化申领体验。滨湖区开通人才专线,政策一经推出,单日电话咨询量便突破60通,如今日均咨询量仍稳定在30通左右。新吴区构建了全链条线上审批,人才登录“才聚新吴”小程序即可申请,由税务、人社、住建、人才办等部门在5至10个工作日内全流程办结,房票申领方便快捷。“我们深入园区、企业,先后进行了16场政策宣贯活动,预计后期房票申请量还将持续增长。”新吴区相关负责人说。梁溪区则着力打造“安居帮办团”,为人才提供从政策解读、资格预审到贷款办理的全程陪跑服务,显著提升了办事效率和人才满意度。

  然而,政策快速落地的火热景象背后,一些制度性盲点也逐渐浮出水面,亟待精准“修补”。一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中发现,部分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分公司人员,如交警、银行职员等,虽然工作与生活都在当地,却因社保缴纳层级归属市级系统而被挡在政策门外。灵活就业者也面临认定困境——由于缺乏常规社保记录,他们只能依靠个税缴纳地来艰难自证与区域的关联。这些特殊群体的安居诉求,清晰指明了下一步政策优化的方向。

  “精准的人才导入正有效填补人口流失空缺,并盘活区域楼市库存。”红星·半岛营销负责人糜杰观察到,房企的角色已悄然超越单纯的房源提供者,正深度融入“人才—城市”的价值共建网络。政府通过设立人才房源库这一机制,引导房企对标“好房子”标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居住品质,同时人才安家落户带来的稳定去化效应,则有力推动了区域楼市步入“引进人才—优化供给—促进成交”的良性循环轨道。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处负责人看来,这种政府、市场、人才三方协同共生的生态闭环,正为无锡的高质量发展夯筑起坚实的人才与安居根基。(陈菁菁、张庭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