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奶奶,今天的饭菜合您口味不?下午社区有健康讲座,您让王叔也来听听,教咱们怎么预防高血压。”“好啊好啊,正好我想问问最近腿疼的老毛病。对了,小李,我家单元楼的路灯坏了,你能帮忙瞧瞧不?”社区党员志愿者小李立刻掏出手机记下来:“奶奶您放心,我开完会就联系物业来修。”类似这样温暖的对话,每天都在阜宁县的“堂站共建”民政综合服务站里上演,成为党群心连心的生动注脚。

  阜宁县打破条线壁垒,通过“党建引领,堂站共建,资源共用,幸福共享”实现服务效能倍增,打造基层民政服务主阵地。

  强化内部聚合,打造民政综合服务站

  阜宁县民政局通过“堂站共建”,巧妙融合长者食堂、未成年人保护站、社救驿站、婚恋婚育服务站等功能,精心打造出覆盖全龄需求的民政综合服务站。在阜城街道东风社区长者食堂,王大爷端着志愿者送来的午餐问:“吉书记,上次说的义务理发啥时候安排呀?”书记笑着回应:“下周就叫理发师过来,您老别急!”食堂除供应热餐,还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理发义诊,让老人“吃饭不孤单”。陈良镇丹平站里,大学生志愿者小陈正耐心地辅导留守儿童小宇做作业。社救驿站为困难群众打开“方便之门”,金沙湖街道工作人员小张热情地接待来访的赵大叔:“大叔,您申请的救助金审批下来了。”婚恋婚育服务站则为年轻人牵起“红线”,提供交友平台、婚恋婚育指导等服务。党员干部更是主动作为,化身“送餐员”“监督员”,为老人送餐上门、检查食堂食品安全,让服务更有温度。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堂站共建”实现了从“老有所养”到“全龄畅享”的跨越。

  拓展外部链接,构建民生共享生态圈

  “堂站共建”积极链接“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法律援助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织就一张紧密相连的民生服务网。郭墅站里人大代表老陈正在认真倾听居民刘大姐的诉求:“我们小区的停车位太紧张了,晚上回来都没地方停车,您能帮忙想想办法不?”老陈赶紧通过人大代表云平台反馈给相关部门。硕集双桥站,张奶奶抹着眼泪进来:“儿子不管我,这日子咋过?”律师小钟递过纸巾:“您先坐下歇口气,咱按管赡养的法律规定,帮您好好说道说道,肯定把这事儿解决明白!”沟墩站里,社工正在给孩子们讲红色地名故事:“孩子们,你们知道‘文灿桥’名字的来历吗?今天我们来讲讲杨文灿的故事,他可是我们沟墩镇大唐村的抗日英雄……”由老党员、老教师组成的“银发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理论宣讲、矛盾调解等活动超50场。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效能,不断拓展着“堂站共建”的服务内涵和外延。

  构建“五堂”体系,绘就“五常”生活新图景

  为让服务更精准对接全龄需求,阜宁县以“五堂”为载体,打造“大门常开、饭菜常香、活动常办、服务常在、群众常来”的“五常”生活场景:新沟站长者食堂里,厨师老张正和老人们商量着换季食谱。城市广场站老年大学的书画课上,老人们正跟着老师临摹。条河站政策讲堂内,养老顾问小孙正在为老人们解读政策清单。益林兴杨站议事会堂年均解决民生难题48件。罗桥射滨站欢乐礼堂里,一场热闹的包粽子比赛正在进行,欢声笑语不断。文广旅局“送文化下乡”活动也常在这里开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五堂”与“五常”的深度融合,让基层治理从“物理叠加”升华为“化学反应”,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更构建起全龄共享的幸福新图景。

  阜宁“堂站共建”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打造基层民政服务新阵地。它畅通了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既温暖了群众心窝,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创新实践。未来,阜宁县将持续深耕这一模式,书写更多民生服务新篇章。(满悦 陈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