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4日电(记者潘晔)记者近日从苏州大学获悉,该校材料与化学化工部谌宁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李隽课题组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lanthanide-carbon triple bond stabilized within a fullerene cage(富勒烯分子笼稳定的镧系-碳三重键)”的研究论文,实现了长期以来被视作“科研禁区”的稀土与主族元素三重键化合物的制备。
据了解,镧系元素由于4f轨道收缩效应,其形成共价多重键的能力受到显著限制,其中稳定的三重键化合物的合成长期以来被视为难以突破的科研禁区。虽然近年来科研人员已在铈(Ce)-碳(C)双键合成方面取得进展,但需要更高程度轨道重叠的Ce≡C三重键结构仍被学界普遍认为无法实现。
此次,研究团队综合运用X射线晶体学、光谱学表征和相对论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创新性地利用富勒烯分子笼的空间限域和保护作用,采用改良电弧放电技术,成功制备出首个富勒烯内嵌的稀土元素铈与碳形成的三重键化合物,实现了铈-碳三重键的稳定构筑,系统揭示了该三重键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制备出含双重键的镧系稀土化合物已是极为罕见,制备其三重键化合物更是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项研究工作突破了对镧系金属成键能力的认知,完善了镧系价键理论,拓展了新型金属多重键的合成途径,也为发展镧系金属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启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