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闪闪发光;道路旁,新能源交通工具往来穿梭;城市中,绿色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勾勒出无锡“双碳”转型的鲜活图景。近期,《无锡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出台,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为无锡推进高碳能源与低碳能源有序更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碳排放双控”指的是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是在能耗双控制度体系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以往的能耗双控,将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一起管控,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碳排放双控则将非化石能源划出了管控范畴,推动管理更加精细化。”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次出台的《工作方案》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短期、“十五五”时期、碳达峰后三个阶段部署碳排放双控工作,针对“地方碳评估、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五个方面,提出15项具体工作举措,持续完善“1+1+N+X”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推动“双碳”工作从顶层设计逐步走向具体实践。
实施碳排放双控需要做好基础能力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制度。今年3月,无锡市碳管理平台上线,截至6月底,累计生成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814份,涉及企业约2300家,同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功能对接。《工作方案》明确在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市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升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鼓励企业借助平台建立企业碳账户,提升碳排放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能力,选取基础好的企业推进碳排放实时在线监测;将平台打造成为全市碳足迹数据归集中心、管理平台和服务枢纽,提供数据支撑、碳足迹核算、供需对接、政策宣贯等公共服务。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为健全地方碳评估制度先行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以打造零碳园区为主要任务,同时推进零碳工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虚拟电厂、零碳服务机构4大配套行动。5月23日,首批15个无锡市培育建设零碳园区名单公布。在江阴市,秦望山绿色循环产业园已通过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验收,年处置各类废弃物能力超300万吨;在锡山区,锡东新城文景总部园已封顶,三星级绿色建筑面积、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比均达24%,零碳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在新吴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屋顶分布式光伏面积达9500平方米,年发电量约167万千瓦时……零碳实践正加速推进,进一步促进无锡绿色低碳协调转型。(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