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后背都湿透了,这一排喷好漆上午就收工了,一会儿去吃冰镇西瓜。”1日上午10点,在奥体中心游泳馆幕墙上施工的姚付海说。2日中午,在建地铁5号线鸿桥路站盾构区间内,盾构司机臧众从早上7点忙到中午11点半,“隧道里有了新风系统,不闷了,干活效率也提高了。”

  刚刚“出梅”,7月热字当头。从轨交“五线共建”到快速中环北部高架段“成环成势”,再到“苏超”爆火后,万众瞩目的无锡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加速成型,重点建设工程如何在高温炎热中加速推进?记者蹲点工地一线,感受建筑工人的消暑“凉方”。

  “给一线工人降温,‘立马就办’”

  炎炎夏日,建筑工地上,不只有挥洒汗水的热情,更有精准投放的“降温神器”。

  “从事隧道盾构这么多年,年年夏季‘蒸桑拿’,头一次感觉到阵阵凉意,好爽!”透过嘈杂声,隧道管片工陈士方扯着嗓子喊着。2日上午11点,户外高温炙烤,地铁5号线鸿桥路站地下隧道空间里,盾构机作业声轰鸣,新风系统送来的阵阵凉风为隧道内机器散发的热量降温,也让施工人员感受到凉意。温度计显示隧道内36℃,但没那么闷热了。

  技术用在“刀刃”上。无锡地铁建设公司工程师李家辉介绍,夏季隧道盾构施工闷热难耐,在去年地铁4号线二期施工上马新风系统的基础上,今年技术再升级,可对冷风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根据工地人员密度调节送风量,“三次交换”确保出风口冷风恒定,使整个作业面降温12℃—15℃。

  “天幕上有喷淋系统,细密的水雾瞬间降温,在下面施工如同在室内。”地铁5号线鼋头渚站的几名工友说,有了天幕,夏季不用在基坑内暴晒,凉快多了。记者步入天幕里,凉丝丝的水雾喷淋而下,密目绿网遮挡了阳光直射,施工舒适度确实提升不少。

  让一线工人施工更舒适的事情,立马就办。1日上午10点,奥体中心游泳馆幕墙安装施工正酣,金属屋面反射下,油漆工姚付海全身被烤得很烫,汗顺着额头往下淌。“马上安装移动遮阳伞,为每个幕墙工人遮出一块荫凉。”中建八局奥体中心游泳馆安全总监刘恒林说,今年夏天高温来得快又猛,项目采购的“降温神器”这几日会陆续到货。

  “这个项目干完,还打算在无锡干”

  “集装箱里一直开着空调,盐汽水也是冰镇的,纳凉室就在施工面一旁20多米,方便又实用!”1日上午10点,位于锡山区新明路旁的快速中环锡山段12标项目工地里,50岁的何红卫和工友们一起走进“移动纳凉屋”,喝口水,吹吹冷风,惬意不少。

  “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干累了,转身就能休息会儿,就像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何红卫说。中交隧道局312国道安全总监孟凡提介绍,快速中环高架项目作业面狭长,锡山段12标就有2.7公里,如果固定一处纳凉屋,工人要走很远才能到,项目特意自制了活动板房“移动纳凉屋”,实现工人到哪,清凉就移动到哪,以后拆卸了还能再利用。

  1日傍晚6点,无锡经开区奥体中心项目工地上,幕墙安装工袁红军、陈晓明夫妇收工了,骑上电动车准备回“奥运工友村”。“我们有免费的夫妻宿舍,比在外面租房方便。”袁红军邀请记者一道“回家”看看,从奥体中心游泳馆工地走到工人宿舍,大约七八分钟,工友村食堂烧了可口的饭菜和解暑的绿豆汤,夫妻俩还点了外卖卤菜,辛苦了一天,准备吃顿好的犒劳自己。

  “宿舍有空调,冲凉也方便,还有食堂,周边环境也很好,这几日高温还发了防暑药品用品,无微不至的关怀令人倍感暖心。”袁红军深有感触地说,天很热,心里却不燥,周到的关怀让暑热很快就消散了,“干过不少城市的工地,无锡项目关怀不搞‘花架子’,很务实,这个项目干完,还打算在无锡干。”

  “真心关怀给我们满满的归属感”

  “热是真热,但没觉得苦!”1日上午9点,快速中环312国道11标钢筋焊接作业面附近86℃,钢底板踩上去烫鞋,钢筋工梁运华已经干了近5个小时,贴身长袖汗湿又晒干了好几回。休息间隙,他走进茶水室拿起一块西瓜咬下一口,满足地眯起了眼,“西瓜比冰汽水解渴,甜到心里了。”

  同样感受到“甜”的还有地铁6号线仙蠡路站汽车吊司机刘玉龙,“干一个小时就下来歇会儿。”2日中午11点,刘玉龙走到茶水间的制冰机旁,往自己的茶壶里添了不少冰块,坐下喝了一碗绿豆汤,感觉舒服多了,“把工人当家人,真心关怀给我们满满归属感。”他说。

  这时,一旁的瓦工张支宝也补充好了体力,手里拿的可乐是刚从自动售卖机上买的,“方便,可乐价格还比外面便宜。”张支宝指着物资柜说,人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菊花茶、绿豆汤、冰西瓜,都能免费取用,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说完他掩饰不住满足感,哈哈大笑。

  刘玉龙告诉记者,项目通知这周还有中医进工地,工友们可以免费报名“瞧病”,平时忙起来顾不上身体健康,如今医生上门把脉,太贴心了。不只如此,夏天,地铁工地上还请来了理发师,一把木椅、一块围布便搭起了简易温馨的临时理发点,省钱又省事,深受工人们喜爱。“花式送清凉,沉浸式体验急救技能,反诈宣传,露营电影……”工友们细数着多彩的生活,面露微笑。

  时间到了2日傍晚,忙碌一天的工人们三五成群准备回“工友村”,“叮”一声,6号线仙蠡路站木工班组长贺全兵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工资足额到账,从“薪安”到“心安”,贺全兵觉得干劲十足,格外踏实。(孙倩茹 杨 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