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句容市文明办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研学之旅,从档案馆的泛黄史料到新四军纪念碑的铮铮誓言,这场以“不朽丰碑历成长”为主题的“七彩的夏日”活动,不仅为句容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暑期生活注入红色养分,更在他们心里播撒下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

  在句容市档案馆,泛黄的文献、珍贵的照片和历史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指尖轻触泛黄的地图,透过一封封家书、一张张照片,触摸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质感。

  “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三(3)班的陈千墨在展柜前久久驻足。句容市档案馆馆长戴晓伟表示:“这些沉默的史料,是历史最生动的注脚。让孩子们在原件前驻足思考,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庄严肃立,孩子们整齐列队,将手中白菊敬献于碑前。此时,山风掠过碑体,传来清越的军号声——这一被称作“碑前响军号”的神奇现象,已持续近三十年。解说员动情讲述:“这是先烈们对和平的守望。”

  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内,锈迹斑斑的土制地雷、磨出毛边的行军背包……这些展品让一年级学生季相佐深受触动:“这些红色故事像一颗颗种子,深深种在了心里。”在宣誓墙前,孩子们说出稚嫩却真挚的誓言:“请放心,强国有我!”“定当守护这盛世山河!”

  这场历时十小时的研学活动,是句容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实践。句容市文明办主任陈利元介绍,活动采用“历史溯源+精神感悟+实践体悟”三维模式:档案馆的史料研读夯实认知基础,纪念碑的仪式教育强化情感认同,梦幻空间的实战演练促进行为转化。句容市实验小学则通过“行前查阅抗战史料、行中记录研学日志、行后创作红色作品”的闭环设计,确保教育效果入脑入心。(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