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口发展步入新周期,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已成为丈量城市温度的重要标尺。常州市武进区卫健系统正以“政策创新+服务升级+场景重构”的组合拳,将生育支持渗透到生命初始的每个环节:从孕前优生检查的科学指导,到托育机构里的稚语欢歌,再到儿科病房里的童趣设计,一幅覆盖孕育、养育、医疗的全链条服务图景正在铺展,让家庭在育儿之路上感受“武进力度”与“民生温度”的双重守护。
夯实生育服务保障根基,让生育全程无忧
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已成为丈量城市温度的重要标尺
在武进区妇计中心,李女士刚拿到孕前优生检查报告:“医生不仅给我们做了全套检查,还教了很多科学备孕知识,没想到免费服务这么细致。”像李女士这样受益的家庭每年都在增加:通过社区网格员“敲门行动”与基层医疗网络动员,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检率逐年提升。
而针对生育困难家庭启动“好孕行动”,为适龄备孕女性免费提供超声卵泡监测服务,2025年截至目前已惠及244人,完成490人次精准监测;为16个符合条件家庭提供免费取卵-移植手术或胚胎冻存服务,以“医疗+人文”双关怀减轻不孕家庭负担。
预防出生缺陷同样关键,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孕产妇唐氏筛查完成2471例,新生儿3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2485例、听力筛查2498例、先天性心脏病筛查2506例。这组数字背后,是覆盖“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早筛—干预治疗”的闭环服务,以专业为新生命的启航保驾护航,让生育全程安心无忧。
织密托育服务体系网络,解家庭后顾之忧
“早上送孩子去社区托育点,下班顺路接回家,步行只要8分钟。”晓柳社区居民王女士的日常,折射出武进托育服务的便民半径。为破解“3岁以下婴幼儿谁来带”的难题,该区以《普惠托育服务三年行动方案》为蓝本,构建起“机构+园所+企业+社区”的多元供给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全区有实际受托机构82家,可提供托位数5800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此外,优先发展托幼一体化,鼓励幼儿园向下延伸招收2-3岁婴幼儿,近两年全区新增幼儿园托班85个,今秋将投用武进区机关幼儿园湟里分园、夏溪幼儿园2家“托幼一体化”园区,预计将新增210个托幼学位。
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入托需求,全区现有2家企业办托育机构,其中恒立液压有限公司内办托育机构于2022年获“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的荣誉。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以社区为载体发展普惠托育,目前全区有湖塘饭米粒、晓柳社区托育点、洛阳安娜社区托育点等5个社区托育点,可提供托位220个。
通过多种模式协同发展,努力实现“15分钟托育服务圈”,让家长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放心的托育服务。
打造儿童友好医院,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武进人民医院以“儿童友好”重塑医疗空间
近日,市民陶先生的女儿因肺炎入住武进人民医院南院儿科病房。病房内 “小公主”“宇航员”等卡通元素的精心布置,巧妙化解了孩子的就医紧张感。曾经苍白冷寂的病区如今被充满童趣的彩色诊疗环境取代,孩子们不再对“白大褂”心生畏惧,在活泼温馨的氛围中逐渐放松下来。
为充分满足儿童的权益与需求,该区以“儿童友好”重塑医疗空间,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2024年全区建成区妇计中心、武进中医医院2家儿童友好医院,2025年将武进人民医院、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建设为儿童友好医院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在打造儿童友好医院过程中,武进人民医院进一步优化儿童就诊路径和流程,在门诊设立儿童专属就诊区,强化儿童安全防护,将儿童看病就诊时间压缩在半小时以内。儿科病区的10个房间分别设置不同的童趣主题,35张床位均使用儿童专用病床,进一步缓解儿童住院焦虑。
从孕检单上的温馨提示,到托育园的晨接晚送,再到儿科诊室的轻声安抚,武进正以“生命全周期”视角重新定义生育友好。区卫健系统也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不断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体系,为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生育友好成为武进最温暖的城市底色。(苏舟 武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