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婴幼儿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如何让幼有所“育”、不负所“托”?近年来,常州不断进行务实性的探索,依托“托育示范点内涵提升”与“家庭养育赋能 ”双轮驱动,全市“医疗+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圈日趋成熟,具有常州特色的“医育结合”模式,已成为普惠托育民生名片背后的幸福密码。 

托育老师进医院学习

  托育示范点赋予新内涵

  幼有所育,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常州现有托育机构372家,托位数2.41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创成省普惠托育机构57家、省示范性托育机构19家,市普惠托育机构44家。如何让家长“放心托、托得好”,一直是桎梏托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早在2022年6月1日,常州就成立了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打通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和育儿家庭间的互动通道,促进托育服务与医疗保健服务的融合发展,用“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结合常州市托育现状,中心组建医育结合专家团队,从省示范、省普惠托育机构中遴选,先后与16家托育机构签订《医育结合协议书》。协议内容包括“上门巡诊”服务、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托育老师来院见习和中心成员至托育机构开展驻点式专业督导等。自2023年起,已超1000余名托育从业人员参与了免费培训。

  中心成员至托育机构开展驻点式专业巡诊是一大亮点。除开展有针对性的小规模培训、指导外,针对发育偏异的婴幼儿,进行个体化养育照护,改善并促进其生长发育,需要医疗干预的,则通过绿色通道,让婴幼儿得到及时诊治。巡诊开展至今,发现5名发育行为异常婴幼儿,已全部到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就诊,其中1名转至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

  托育老师进医院见习是另一大亮点。今年,中心首次尝试以见习形式培训托育机构的保健老师,让托育机构老师走进医院,沉浸式学习养育照护相关的各项技能,小班学习,一对一指导。

  启初悠学园负责人余婷说,实训一下子将园老师从“照护者”升级成为了“健康守护者”,既提升了园的服务质量,在家长端建立了专业口碑,也为婴幼儿关键期的身心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支持。

  实训最宝贵的收获是建立了“医疗思维框架”。红溪龙贝贝托育园园长朱利文说:“当我在医护指导下完成标准版海姆立克法操作和心肺复苏后,突然意识到过去应急预案中的动作偏差可能带来的风险。”未来将重构园所健康档案体系,定期邀请医护开展专题培训,让“医育结合”真正渗透到每处照护细节中。

  

专家入户指导

  专家进家庭为养育赋能

  家庭养育是常州市托育服务的一大工作特色和亮点。

  围绕当今社会养娃焦虑多,常州市每年组织科学育儿进社区活动500场,组织医护专家团队进社区,定期开展面向社区家庭的咨询讲座、家长课堂等公益性育儿指导。发放省内首本育儿指导书——《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导手册》,目前已经发放近3万册。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还依托市儿童医院先后开设线下和互联网“养育照护门诊”,为0-3岁婴幼儿家庭遇到的各类养育照护问题解惑,包括喂养问题、睡眠问题、健康护理等,让宝爸宝妈们远离焦虑。

  中心定期打造“宝贝医课”专题系列课程,选定父母晚上在家的时段播出,每期都会详细解读育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直播的形式展现,也可线上提问。依托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中心发布了“一分钟育儿技巧”“常见育儿误区Vlog”等轻量化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需求精准投放(如0-1岁喂养指导、2-3岁社交能力培养)。后期将扩大抖音号、小红书影响,让科学育儿知识传播度更广更便捷。

  专家入户时发现,家住凤凰新城的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还不会捧奶瓶喝奶,衣服穿得多也严重影响孩子四肢活动。专家随即和家长们交流带养的一些方式,与孩子开展了锻炼四肢的亲子游戏,家长们恍然大悟,妈妈当场就要求加专家的联系方式,希望得到专家的更多帮助。经多次指导,孩子的运动能力明显提升,胆量也越来越大,家里人非常感激。

  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屠文娟说,“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要让家长学会怎么当好家长。”  

幸福就藏在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里

  医育结合路径不断延伸

  “医育结合”是新时代托育服务路径的有利探索之一。

  为更好地整合医疗卫生与托育服务资源,打造“医育结合”常州模式,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市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签约将实现全覆盖,目前签约率已近75%。

  常州还将全市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建立“1+n+n”工作模式(1家辖区妇幼保健机构+n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n家托幼(托育)机构)。组织医护人员与所辖托育机构进行对接,定时、定点、定员进机构开展卫生保健服务,建立定期培训、指导和例会制度,并接受辖区内托育机构人员进修学习;每个机构每年业务指导不少于1次,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到位;每季度不少于1次例会或交流等。

  为提高全市0-3岁婴幼儿家庭育儿水平,今年全市举办首届“亲子童乐、幸福启程 ”快乐宝贝亲子嘉年华公益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育儿咨询,为0-3岁婴幼儿家庭搭建多元亲子活动平台,提供语言、运动、艺术、认知等丰富的亲子游戏,增进亲子互动体验。5月中下旬,最后一场活动已在天宁区“沙之谷”儿童友好公园举行。

  今年全市还将围绕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和加强科学育儿知识普及两个方面落实好“2025年普惠托育8件实事”,除了科学育儿进社区活动500场和“宝贝医课”12场 ,还包括发放托育服务体验券10000张、发布1项托育机构管理规范、新建(改扩建)10家普惠托育机构、建设7家社区普惠托育点、新增176个幼儿园托班、开展1000场次婴幼儿家庭入户指导等。

  此外,还将重点研究托育机构的训练课程对婴幼儿发育行为的影响,围绕大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为托育机构制定标准化干预课程提供依据。关注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的用眼环境,制定标准,降低后期近视发生率。

  “托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未来工程。”常州市卫健委人口家庭处处长董兰表示,呵护托举“最柔软群体”“医育结合”的常州探索在可及性、专业性、规范性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还需要在增量提质上持续努力。

  幸福在哪?就藏在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里。(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