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东南大学在初夏细雨中又迎来一场科技盛事。作为中国无线电教育发源地,东南大学携手中国电子学会搭建了一场高端学术平台,第四届中国电磁频谱学术大会在宁启幕。浙江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等60余家领域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企事业单位的千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扬子江畔,共探“频谱融合·通信新质”的时代命题。

  “电磁频谱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生命线’,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更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大会主席、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在开幕式致辞中,以铿锵之语点明会议主旨。大会面向新兴领域,聚焦新兴场景,展现出从实验室到产业应用的创新图景,汇聚起全国电磁频谱领域的智慧光芒。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说,“这场大会锚定电磁频谱空间的融合与通信新质技术,面向新兴领域快速发展、频谱资源日益紧缺、频谱对抗加剧等趋势,聚焦低空经济、空天地海一体化等新兴场景下的智能网联、电磁频谱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共同推动电磁频谱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全面赋能新质生产力。”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创新设立“电磁频谱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专家工作组”,架起“产学研用”的转化金桥。开幕式现场,科技报国的精神传承与前沿探索交相辉映。崔铁军的“信息超材料感通一体化”,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的“数字视网膜与低空感知网”、国防科技大学姚富强的“电磁频谱地图”等主题报告,引发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多重关注。

  从主会场延伸出的科技长廊里,多项前沿成果实物展陈构成生动注脚,无声述说着我国在电磁频谱领域的技术突破。“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通过此次大会,充分交流思想、共享共建、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共同推动电磁频谱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创新应用和灵活发展,前面赋能新质生产力。”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说。

  据组委会介绍,会议期间将举办主题圆桌对话,28位嘉宾以低空智联网与频谱安全、电磁认知赋能通信、跨域电磁感知与通联、智能超表面的电磁频谱利用与管控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17场专题论坛将在主论坛后相继举办,120余位专家就基于智能超表面的新型电磁频谱利用与管控、空天电磁感知与大数据分析、电磁认知赋能通信等多个专题作学术报告并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当电磁技术的‘小口径’研究转向‘大交叉’创新,我们正在打开万物智联的无限可能。”崔铁军的展望,道出所有与会者的共同心声。东南大学,正以开放的学术胸襟,智绘通信技术的新质生产力蓝图。(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