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墙体等严重“超龄”,基础设施老化、抗震等级不足、漏水、隔音差,房屋病灶多,居民住在里面“心慌慌”……你身边有没有这类“危房”?近日,我市出台《无锡市国有土地上危旧住房整治工作方案》,对经鉴定为C、D级的国有土地上危险住房,全市大板房,房龄超40年、房屋质量差、使用功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且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危旧住房启动全面“解危”。
近年来,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住房逐步呈现“老态病态”,安全性和舒适度严重不足,城市更新如何对这些危旧住房焕新?根据方案,此次整治按“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对鉴定为D级的住房,实行应改尽改,做到“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对鉴定为C级及以下的住房,合理确定“留改拆”等整治方式。
前不久,我市靖海新村、盛岸一村两栋“超龄”大板房原地拆除重建迎来封顶,作为梁溪区危旧住房“解危”试点项目,居民对原地焕新充满期待。“项目顺利推进为全市危旧住房原拆原建积累了经验。”市住建部门人士介绍,方案中专项整治主要通过征收拆除、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三种方式分类推进,梁溪区已率先试点原拆原建,惠龙新村居民自主更新试点也正紧锣密鼓推进前期意愿征集。
“在选择‘解危’方式时,可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等因地制宜确定最优方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对相对成片且未列入年度征收计划的危旧住房,可依据居民意愿,按照“居民自筹、政府支持、平台实施”模式开展自主更新,鼓励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多方参与,联合推进项目建设。
方案还要求落实危旧住房日常监测和动态预警。对于疑似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探索利用“北斗+传感器”自动化监测技术,强化监测预警,同时探索“保险+服务+科技”房屋安全管理模式。“引入保险赔付机制,可依托第三方机构对被保房屋进行监测。”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机制进入危旧住房“解危”,可助力形成预警、监管、整治闭环。预计今年内可实现我市国有土地上危旧住房监测全覆盖。
加力开展动态整治。根据方案,下一步,我市将按照“一楼一策”“一片区一策”原则,建立“一库两清单”,即项目库、试点清单和动态整治清单,结合居民改造迫切度,按年度实施计划,通过修缮加固、征收安置、自主更新、原址重建等方式,到2027年,完成项目库中危旧住房试点项目整治。此外,方案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快研究配套政策,力争2030年底前形成覆盖较全面、要素较完备的配套政策体系,到2035年,构建国有土地上危旧住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