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孵化中心键盘敲击声密集如雨,体育公园篮球撞击地面咚咚回响,跨境电商装修楼里电钻在呲呲啦啦——走进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口街道原新渡小学,三重声音交织成一首“重生协奏曲”。这片曾荒废的1.95万平方米校舍,如今化身“经济+民生”活力矩阵,一场“腾笼换鸟”式的变革,正让老校舍焕发新生,既托起乡村振兴的产业希望,又承载起群众家门口的“小确幸”。
孵化中心的“小草成荫”
“咔嗒!咔嗒!”淮安嘉荣金属科技有限公司4000平方米厂房内,30多名工人正马不停蹄赶制订单,自动化冲压机规律作响,工人们麻利地将成型的铁艺桌椅打包,贴上发往欧洲的物流标签。负责人安东介绍:“今年我们的年产值预计突破2000万元!”时间倒回到2024年3月,安东当时的贸易公司刚搬进新渡口中小企业孵化中心,一间30平方米办公室,几台电脑、几张桌椅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随后的三个月,在新渡口街道经济专班的“创业礼包”帮扶下,公司快速成长,从小贸易公司转向现在专做各种户外家具、庭院家具的工贸一体。
这样的“生长奇迹”在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并非个例。2020年以来,新渡口街道盘活利用闲置小学资产,重新装修校区内的2号教学楼,成立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成功招引30多家企业入驻。“我们给这些企业提供的是拎包入住的办公环境,此外还帮办相关证件、对接高新区企业配套服务、政策辅导……”新渡口街道经济专班负责人苏鹏途表示,像“园丁”一样呵护着一颗颗企业“幼苗”成长是他们的责任。在聚焦入驻企业“堵点”和构建“硬件环境+政策服务”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下,目前,孵化中心已经培育传统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通过淮安市科技项目验收企业1家、亿元重点项目1个,通过企业税收分成为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近300万元。
老操场上的“幸福舞曲”
春日的暖阳透过崭新的玻璃窗,在淡黄色的墙面上投下细碎光斑。阅读室里,新渡口街道的志愿者们正给小朋友讲《西游记》,孩子们手舞足蹈模仿孙悟空;隔壁康复室内,七八位老人跟着音乐做保健操,欢声笑语从门缝溢出;棋牌室的木桌上,一局“楚河汉界”厮杀正酣,围观者比下棋人还激动.……这座由原新渡小学五号楼改造的“一老一小”民政服务站,兼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的功能,时常上演着银发与童颜交织的温馨剧集。
最热闹的“舞台”还在外头的老操场上。曾经废弃的“边角料”,已经摇身变成了小型体育公园。蓝绿相间的塑胶垫上,健身步道、笼式足球场、篮球场、儿童乐园及若干其他类型的锻炼器材一应俱全,能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锻炼需求。退休的张阿姨坐在小石凳上看着孙子快乐的玩耍,她感慨道:“以前这里堆满了建筑垃圾,草比人还高,现在干干净净的,每天不带孩子来玩两圈都觉得少了点啥。”看着几年前空当当的校园如今不仅能为老人和小孩提供公益服务,还成了周边居民的“遛弯根据地”,新渡口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统战委员孙婷婷喜不自胜:“群众的笑容就是改造‘指南针’!”
未来蓝图的“强劲鼓点”
2000多平方米的4号楼是原校区里占地面积最大的教学楼,目前装修已渐入高潮。叉车正运送着定制化直播设备,工人们给跨境直播间安装环形补光灯。“五月完工入驻后,这里将是淮阴制造的‘世界橱窗’。”苏鹏途描绘着未来的美好光景:“通过我们跨境电商主播的带货直播,能为我们淮阴区现有的企业重要产品提供销售服务,还能推荐我们的特色农副产品,计划年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税收能达到近1000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
即将变化的不止于此。与原新渡小学一墙之隔的西侧,是原新渡中学的操场,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随着中学搬离,原体育场地的水泥地面因年久失修已不具备锻炼条件,处于闲置状态。据了解,原新渡中、小学闲置校舍周边共建有10个安置小区,常住人口超5万人,“原有体育设施已无法满足群众锻炼需求”,孙婷婷望着斑驳的地面说:“我们计划向区教体局争取,对操场进行改造,以后这里会成为新渡街道的‘活力心脏’,清晨有老人打太极,傍晚有少年练篮球,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当老校舍的砖瓦被渐次唤醒:中小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群众在家门口触摸幸福,未来的种子已在脚手架间萌发……新渡口街道正用绣花功夫编织着乡村振兴的智慧图谱。 (李佳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