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跨界共生。作为第十届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展演嘉年华的一项重要内容,5月21日上午,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人文与博物馆学院承办的“文物、博物馆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大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开幕。来自全国31家文博类事业单位、34家高校以及16家文博类企业共计1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凌浩代表学校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本次会议以“科技赋能,跨界共生”为主题,探讨科技在文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跨界合作对于推动文博事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大会旨在搭建一个平台,促进高等院校与文博机构、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文博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共同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罗静代表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大会的主题“科技赋能,跨界共生”恰逢其时,本次大会主题“科技赋能 跨界共生”,正切中当前文博教育与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课题。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系统以及企业平台应形成耦合互动的生态协同,凝聚起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教育合力。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在讲话中表示,科技对于文物保护的作用发挥日益突显,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对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文物保护必然是跨学科、多主体参与的一项事业。

  博洛尼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莫里吉教授作了视频致辞。

  开幕式上,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12家单位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授牌。人文与博物馆学院与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举行了共建实验室揭牌仪式。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智缮天工——人文与博物馆学院2025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毕业作品展”。

  此外,会议还将举办主旨论坛与分论坛,邀请文博各届专家围绕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际交流合作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