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这副楹联所承载的士子风骨、家国情怀,穿透百年风雨、世事变迁,叩击着天下读书人的心灵。
江南孟夏天,书声吟新篇。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阅动江南 勇挑大梁”主题读书月活动。11000余名党员干部踊跃投身“勇挑大梁”研读活动、“江南文脉”寻访活动、“红色经典”诵读活动、“AI‘尚’无锡”体验活动……
阅读之光,照亮未来。机关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为经济大市挑大梁提供了更多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
勇挑大梁 以学促干强担当
以实干实绩交出“圆满收官‘十四五’、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优异答卷。市级机关党员干部热烈讨论,“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要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市级机关各部门要严格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第一内容”机制,结合学好用好权威读本,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读活动,浓厚读书氛围、指导工作实践。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组织部门要更好落实‘服务挑大梁责任’。”在市委组织部党员活动室,青年党员们围坐一堂,干部四处副处长朱启丹表示,“我们要敢于打头阵、勇当先行者,以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无锡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提供坚强保证。”
市交通运输局举办“卷展通衢 交通致远”——畅享交通智汇沙龙活动,七位分享者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立足交通发展脉络与使命担当,深入探讨如何书写无锡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当下,应牢牢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推进‘双联双提’工程,持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全力打造枢纽名城与开放强市。”运输管理处陈晨说。
“太湖治理汇聚的是党心民心、反映的是国策民意。要坚决扛起更好呈现‘太湖明珠’之美的使命任务,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增强忧患意识,把太湖治理这一‘国之大者’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头、干在实处,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唱响新时代人水和谐共生的太湖美。”在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我为太湖做什么”大讨论上,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罗清吉坚定地说。
在线收看人次达491.3万!市委宣传部配合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共同策划推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奋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光荣使命”系列宣讲活动无锡专场,围绕“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主题展开理论宣讲和分享交流,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寻访文脉 倾情考据铸自信
崇文尚学旧地标,人文荟萃书香溢。历经千年的演进与积淀,江南文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经世致用、务实笃行的内涵特质,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寻文脉、访精粹,探赜索隐,落一笔江南注脚、谱一曲吴韵风华。
漫步小娄巷、南长街、清明桥的青石古径;驻足顾恺之、徐悲鸿、钱钟书等名家著作的字里行间;品味《二泉映月》的丝竹流淌、探寻紫砂陶都的文化基因……市纪委监委、市委党校、市市政园林局等单位的党员们将城垣化典籍品阅、视史册作长卷摩挲,墨香流转于粉墙黛瓦的肌理,文气萦绕着典册汗青的脊梁。“江南非因财富而望,而因书香绵延。”市信访局机关党支部副书记杨雯琪分享《围城》的读后感,“作为一名党务干部,要坚定文化自信,主动追求知识的富裕和精神的富足,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勇于突破思维的‘围城’,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
在无锡城北惠山浜口,有一座青色的孤岛——黄埠墩,七百年前,文天祥在这里的三度驻足。市科协机关党总支副书记谌付刚慕名寻访文丞相囚船所系的青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篇犹在耳畔,烟雨江南的水墨长卷中,忠贞爱国的气节跃然纸上。
无锡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卓越的人文精神,荣氏何以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文商共济”的传奇?走进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市水利局党员季孔阳在大公图书馆寻得精神密码,这座以“天下为公”为宗旨的百年书府,以十万典籍化育黎庶,终成近代知识普惠的文明灯塔。《机械原理》《纺织工艺》等实用书籍,将知识传播与社会生产直接关联,在机器轰鸣中长出文明根系,于算盘珠响里迸发家国诗篇。
长水泱泱、润泽古今,千年运河在时代变迁中淬炼出“包容通达、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体育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徒步古运河活动,将丝金两业公所、业勤码头、跨塘桥码头等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市城管局徐熙淳感叹:“站在跨塘桥上极目远眺,运河千年,依然波光粼粼,‘知行合一’的精神与‘通江达海’的特质深度契合,孕育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这或许正是江南文脉最深厚的馈赠。”
诵读经典 真理力量砺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是每一名党员的终身课题。市级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将补足精神之钙,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作为读书学习的应有之意,深情颂读无锡革命和奋斗史上的感人场景,经典著作化为琅琅书声,真理力量“声”入人心。
鉴古知今、察往思来。在市民中心“红色书吧”朗读亭,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民宗局等单位的党员干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讲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市审计局退休党员、市劳动模范陆铭霞与审计青年同读经典、共话初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保持如磐的初心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展卷生香处,即是润心时。“邢台地震中的脚印,是丈量民心的标尺;补丁里的精神密码,是永不过时的廉洁课。激励我们追寻总理精神之光,书写青春担当答卷!这本《周恩来传》我推荐给大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党员们走进广益街道金和社区书屋,开展“书香润心 阅见新我”读书分享会,在思想的碰撞中汲取力量,在文字的芬芳里共赴一场精神的盛宴。
“尊闻行知,求仁得仁”,诵读革命烈士钱钟仪的家书,这位毕业于无锡市辅仁中学的年轻人慷慨就义的场景浮现眼前,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戴启江哽咽凝思,“家书为炬,铁窗未移其志。写信的人早已逝去,但他的故事穿越时空、直击人心。作为当代青年,应以先烈精神为薪火,将红色基因熔铸育人事业,点燃学子心灯、锻造时代脊梁,在砥砺奋进中传承不朽丰碑。”
“5•10”思廉日到来之际,市委政法委开展“书香润心•廉动青春”读书交流活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人民的名义》等经典书籍成为热门读物,政法干警在交流分享中沉淀思考,在沐浴书香中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激发“清正廉洁、以廉赋能”的使命担当。
“在太湖的柔波里,我们触摸到无锡的红色脉搏。张佐臣的铁锤砸碎旧时代的枷锁,冯金妹的血丝帕织就信仰的经纬,荣德生的纺织机轰鸣着民族觉醒的强音。”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组织的诵读分享会上,邵淑华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些镌刻在岁月里的红色印记,既是江南水乡的温婉叙事,更是中华儿女的铁血战歌!我们愿以声为舟,载着先烈们未竟的理想,在新时代的江河中破浪前行。”
AI“尚”无锡 数智赋能开新局
只争朝夕、奋楫勇进,无锡正开启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的新征程。抢抓数智赋能先机、激发改革发展动能,成为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提升本领、助力发展的“学习时尚”。
从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无锡)创新中心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展,市政府办公室党员干部们以一场“现场研学”沉浸式感受大模型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的建设成果。市政府办公室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吉士冈表示,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商业格局、创造新的增长机遇,必须紧盯数字科技发展最前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数字赋能促进效率升级。
“AI时代已经到来,全市数据系统干部职工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成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更要成为其共创者和受益者。”在市数据局举办的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逸提出学习AI“五大策略”,并详细讲解人工智能应用在智能筛查、公文写作等场景中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鼓励干部职工成为更全面的“六边形战士”。
在无锡首个全数字化展厅——“数心引力”空间,由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数据局、市工商联联合举办的“AI助企智享汇”受到了民营企业代表的一致欢迎。活动结合企业发展特点,介绍了制造业、政务、医疗等场景下的人工智能案例,对“无难事、悉心办”锡企服务平台开展推介演示。“要主动研学数字技术、坚持成果应用推广,以数智赋能给出‘企业出题、政府答题、闭环解题’最优解。”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彭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