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邂逅孙建军,是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彼时,他刚在上海参加完一场技术研讨会,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如皋。

  

  “抱歉,久等了。欢迎你们来星球石墨做客!”

  嗓音洪亮,掷地有声,西装包裹下的身躯瘦削且笔直。尽管已连续出差半月有余,但五十岁出头的孙建军依旧精神饱满。

  作为身兼企业管理者、政协委员等多重身份的实干家,孙建军用创新打破技术垄断,以履职连通庙堂与车间,让冰冷的碳原子在产业报国的烈焰中涅槃重生。

  

  60㎡红瓦房里的工业觉醒

  初夏时节,九华镇工业园区的晨雾还未散尽,孙建军已换上工装出现在车间。“这批结构改进型石墨合成炉的蒸汽转化率必须提高到90%以上。”他俯身查看设备参数,食指关节习惯性敲击合成炉外壳,金属震颤声在车间回响——这是属于制造业的独特韵律。

  90年代初的老照片,定格了一个时代,也记录了孙建军的起点。20岁的他,蹲在60㎡的红瓦房里,油污浸透的工装与身后“南通县新坝柔性石墨厂”那斑驳招牌相互映衬。那时,这只是个民营小作坊,设备简陋、人员稀少。但创始人张国军那句“石墨是‘工业黑金’,一定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产品”,如同火种,点燃了孙建军心中的梦想。

  为了掌握技术,孙建军利用业余时间跑书店、“钻”图纸,在生产一线“拜师”学艺。下料、加工、浸渍、组装……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没有机械设备,就全凭手工拉锯,上千斤的石墨块在他的努力下,变成一块块小石墨块。起早贪黑的日子里,一天下来,他整个人只能看到一双明亮的眼睛和雪白的牙齿。就这样,他从一个“技术小白”逐渐成长为“多面手”。

  2002年一个临近春节的傍晚,一通外省客户的电话打破了平静。客户购买的设备出现故障,孙建军得知后,没有丝毫犹豫,亲自组织团队星夜启程。寒冬腊月,他们驱车千余公里赶赴现场。到达后发现是操作人员处置不当造成设备构件爆裂,孙建军立刻组织技术攻关,带头抢修。十多个小时的奋战,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为客户挽回上百万元经济损失,也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多年来,孙建军深知技术研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他奔波大江南北进行石墨设备技术调研,向先进企业学习,与高校院所合作。他精心编写的“石墨设备设计通则”“石墨设备工装规范”,提升了公司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水准,为生产流程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从60㎡红瓦房里的艰苦创业,到如今带领企业走向行业顶峰,孙建军用敬业、专注与担当,书写了一段石墨涅槃的传奇。

  

  在产业瓶颈处开辟“新”途

  2000年,一次平常的客户交流,却被孙建军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当时,国内铁制合成炉有氯化氢品质低、铁离子难去除的问题,国外合成炉虽好,但价格贵、生产周期长。孙建军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痛点,他积极协调技术团队,一头扎进研发中。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组合式二合一石墨氯化氢合成炉终于诞生。它以革命性的结构改进,克服了普通炉型的诸多缺点,实现“石墨代钢”的突破,解决了困扰行业的难题,一经推出便收获广泛好评。

  然而,孙建军并未满足于已有成果。在与客户的又一次交流中,他得知合成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被浪费,这又成为他新的“攻坚目标”。他和团队成员扎根客户现场,实地考察、亲手操作。在那段日子里,他们一同面对难题,一起攻克难关。最终,行业内首台组合式副产蒸汽氯化氢石墨合成炉成功问世。这一成果不仅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煤炭资源,还大幅减少了CO2排放,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走进数字化车间,AGV小车、机械臂等先进设备有序运作,这是孙建军技术革命的延续。他独创的“三三制”研发法则,让星球石墨的迭代速度大幅提升。凭借这一法则,星球石墨在技术创新上一路高歌猛进,截至去年底,已累计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还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

  

  把车间温度写进民生提案

  在孙建军的政协委员工作室,泛黄的调研笔记扉页写着:技术参数是死的,人心温度是活的。

  孙建军刚送走几名来访的企业负责人,转身整理桌上一沓调研报告时,又迎来一位带着材料匆匆赶来的村干部。

  “孙委员,上次您提的技工培训建议,我们村已经和职校对接了!”村干部老李说。这样的场景,是孙建军履职路上的日常。

  

  最让村民称道的是“路灯提案”的落地智慧。当得知赵元村留守老人摸黑种菜,孙建军没有简单提议“安装路灯”,而是设计出“光伏路灯+田园经济”方案:灯杆加装摄像头守护菜地,夜间照明催生“萤火虫集市”。现在,一盏盏智能路灯既照亮归途,更让村民月均增收600元。

  作为深耕制造业多年的企业家,孙建军始终将履职根扎在车间里,十分关注一线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去年年初,他走访全市多家中小企业,并与职校沟通交流后发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大大增加如皋市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底蕴。“如何更好地搭建校企共建平台,让学生、企业、学校实现无缝对接和互利共赢,这些问题必须解决。”经过多轮调研,他草拟并在如皋市政协常委会汇报《加快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力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等相关建议。

  翻开孙建军的履职档案,近两年来已累计参加“有事好商量”等协商活动12次,提交提案7件,组织搭建了“孙建军委员工作室”,履行参政议政职责。问及履职心得,他指着工作室墙上“脚下沾泥土,建言有温度”的标语说:“委员履职就像做产品,既要懂技术参数,更要知用户需求。”

  暮色中的石墨产业园,冷却塔的灯光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孙建军站在观景台俯瞰这片奋斗了近三十年的热土,身后电子屏显示着实时数据:今日产出石墨设备37台,可满足8家化工企业的产线需求。(陆双 刘霞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