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东路100号,500平方米的现代化空间里,儿童综合馆的感统训练器具整齐摆放,图书阅览室的书架陈列着适龄读物,多功能活动室内正进行着团体辅导课程。

这里是戚墅堰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随着它正式投用,常州经开区实现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阵地“三镇三街道”全域覆盖。当地通过“阵地规范化、服务专业化、关爱体系化”的创新实践,为全区未成年人构筑起立体化、全方位成长守护体系。

全域阵地打造 织密成长服务网

常州经开区以构建“15分钟关爱圈”为目标,构建“一镇街一特色”全域覆盖的未保体系格局,通过站内科学规划功能空间,站外多方联动资源,为全区未成年人织密成长服务网。今年来,全区未保站累计帮扶困境儿童544人次,服务覆盖率100%。

近日,在潞城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新打造的运动康复区正式亮相,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体育活动空间,同时,也为有康复需求的困境儿童匹配跑步机、力量平衡车、乒乓球桌等专业运动器材。“我们想打造开放共融的活动场所,除了运动康复区,生活集市、绘本馆、心理咨询室等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家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孙宏亮介绍,依托社区服务用房提升改造,潞城街道还先后建立青洋社区、东城社区、曙兴社区3个未保站联络点,通过构建“站+点”的运行机制,以点扩面不断延伸服务范围。

戚墅堰未保站构建“1+N”服务网络,以未保站为核心区域,联动秋白书苑、生命安全体验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步道等特色阵地,形成室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服务场景。“站点建立涵盖社区工作人员、专职社工、志愿者等群体的多元服务团队,通过这些特色阵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治宣传等活动。”戚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璇介绍。

品牌活动赋能 打造成长生态圈

常州经开区各镇街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培育出系列化、特色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品牌项目,形成课内外衔接、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新范式,以“全域护苗”理念为引领,创新打造青少年成长生态圈。

丁堰街道未保站依托工业文旅资源,定期推出“研学之旅”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游中乐”,更在“游中学”。“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戚机厂、戚电厂等百年老厂,参观蓝豹感受手艺匠心,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丁堰街道龙馨社会工作服务站陈萍表示,研学活动让学生视野更开阔,达到游中有学、行中有思、寓教于游的目的。今年丁堰街道未保站还计划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分享所了解到的运河文化。

横林镇打造“横心守护 未爱成林”关爱服务品牌,根据未成年人需求制定清单,链接相关部门、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多方资源,常态化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遥观镇未保站发挥多部门合力,“窑窑有爱 益童成长”服务品牌提供教育、心理、文体等综合服务,助力困境儿童茁壮成长;横山桥镇“‘横山’有爱,‘桥’见未来”服务品牌聚焦儿童心理健康,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为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及团体辅导服务;潞城街道未保站组织“共享妈妈”团队,通过趣味活动与课后辅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逆境点亮微光 激发成长内生力

从受助到自助到助人,不少困境儿童在逆境中点亮微光,通过成长内生力实现从“服务对象”到“公益伙伴”的身份转变。这也是常州经开区构建“造血式”帮扶体系的生动注脚。

戚墅堰街道未保站投用后不久,“萌芽新生·梦想起航”主题生日会热闹举办,困境儿童小玥作为活动志愿者早早来到现场,协助工作人员布置投篮区。在随后的游戏环节,小玥更是带动其他孩子一起积极参与,身影活跃在弹球大对决、眼疾手快等各项小游戏当中。“小玥今年16岁,在这批孩子中相对年龄比较大。穿上红马甲,作为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既能提高她自身的参与度,也为其他孩子树立了榜样。”张璇介绍说。

在遥观镇,困境儿童小林带头加入了“窑光小管家”队伍,他的身影穿梭在助老送餐的路上、活跃在爱心暑托班的课堂。曾经,小林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镇未保站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叩响了小林家的门,迅速链接社会救助资源,织起兜底“救助网”。“有人为我点亮了一盏灯,现在我也要成为别人的灯。”小林说。

从物理空间的全域覆盖到心理关爱的精准抵达,从基础保障的托底守护到成长赋能的进阶培育,常州经开区正以“监测预防、应急处置、帮扶干预、发展促进”四维闭环机制,书写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经开答卷”。“从阵地建设到服务延伸,我们始终聚焦‘保护、成长、发展’三大核心需求。”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社会事务管理科科长韩昊霖表示,随着全域保护网络的完善,常州经开区将用爱与专业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晴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勇敢追梦。(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