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民营经济发达。工行常州分行作为国有大行,充分发挥“头雁”优势,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战略部署,持续为民营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民营贷款规模(新统计口径)突破410亿元,服务客户超3700户,长期保持同行业领先。
政策引领,持续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制
工行常州分行高标定位,计划到2027年,民营贷款规模超过600亿元,客户总数突破6000户。在此目标下,该行建立了民营贷款专项考核评价制度,单列民营信贷规模,并确保民企需求优先满足;在全省率先成立制造业金融服务中心,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组织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工作;在市行层面成立信贷前中后服务专班,提升服务质效。
今年实施差异化授权以来,常州分行围绕目标客户清单,在两个月内审批通过民营法人企业28户,新核定授信近20亿元。
分层服务,重大项目与“专精特新”比翼齐飞
把“重大项目是否牵头”作为衡量项目金融竞争力的标准,该行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聚焦主业、财务透明等原则,梳理形成200户头部民营企业,连续牵头筹组了某钢铁公司“绿色精品钢”170亿元银团项目贷款、安米“新能源软磁材料”20亿元项目前期贷款等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力的民营项目。近三年,该行投放重大民营项目超50个,为民营经济增强了金融保障。
聚焦“重点领域金融支持”,自去年以来,该行成功落地我市首笔房地产“保交楼”项目和协调机制项目,并联合工银投资、常州投资集团创设“工融常投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储备28户拟投资民营企业。
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客群,启动向“新”行动。常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华军说:“我们计划通过向‘新’行动,力争在三年内把‘专精特新’名单内的信贷覆盖率提升到90%,更有效地促进‘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专精特新”贷款余额89亿元,较年初新增6.5亿元,信贷覆盖率超40%。
全球布局,助力民企扬帆出海
近年来,常州分行充分利用工商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多、政策灵活等优势,联动境外机构,做好“境内+境外”服务,满足我市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跨境金融需求。
该行通过跨境资金池放款、内保外贷、内保自贷等跨境金融组合策略,赋能我市某知名民营服装公司在东南亚的生产经营。仅今年,该服装集团在该行新增国际结算业务量已超27.5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新增超3.2亿元,跨境融资累计投放超12亿元。
同时,该行与我市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多次联合举办沙龙、座谈、宣讲会等活动。仅去年,该行就举办各类活动48场,累计为1250家民营企业提供了“政策解读+跨境结算/融资+风险对冲”综合服务。(张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