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5月16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行动方案》从六个方面提出35项重点任务、85个行动点,为江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擘画“路线图”。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绍,此次《行动方案》内容上突出“五个更加”:
一是在对标改革上更加系统。围绕企业准入、经营、退出全生命周期需求,在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用基础设施服务、劳动力资源、获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10个重点领域,推动对标改革,实现系统提升。
二是在要素服务上更加贴心。强化主动靠前服务理念,聚焦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要素难题”提出工作举措。比如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积极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截至今年4月末,已累计走访企业391.21万户。
三是在政策保障上更加全面。《行动方案》着力从政策制定、政策落实、法治保障等全流程完善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现行省市“1+8”地方营商环境立法体系下,重点推进《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江苏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为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12345热线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四是在政务服务上更加便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努力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建设省级统一受理端,在落实好国家新一批1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地方“高效办成一件事”。
五是在难点治理上更加精准。注重企业所感所得,将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作为攻克的重点问题。比如,对企业反映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等领域仍然存在的“旋转门”“玻璃门”“卷帘门”,提出以环保、卫生、安保、质检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在南京、扬州、连云港试点开展首轮市场准入效能评估,逐步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努力做到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非禁即入。
“《行动方案》是江苏开展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开端。”林康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经营主体关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要抓手,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进”,支持广大经营主体心无旁骛、轻装上阵,以恒心办恒业,投资江苏、扎根江苏、深耕江苏。(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