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在常州溧阳共同举办了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暨江苏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以及湖州市生态环境局、江苏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本次活动。
震旦鸦雀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在致辞中指出,江苏江河湖海交融,平原丘陵相间,湿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态系统共生共荣,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江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去年9月,经省政府同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纲要(2024—2035年)》,部署了10大任务30项具体行动。2019年开始,江苏实施了两批共13个省级山水工程,总投资约95亿元,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同时,“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已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84万亩。先后建成13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推进23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全省“四带三区多点”的保护格局初步构建。到今年底,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本实现全省陆域“全覆盖”。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吴军表示,接下来,将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贯彻,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专家解读、普法课堂、典型案例发布等形式,推动《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营造全社会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研究制定新一轮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技术要求、强化经费保障,统筹组织开展重点区域、重要类群专项调查,提升规范化、数智化水平,准确掌握生态现状和生物“家底”。同时,重点围绕太湖流域、长江流域、沿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开展专题调查。
浙贝母
活动现场,由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共同开启《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宣贯活动,后续将积极推动《条例》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省对《条例》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营造全社会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
活动还邀请了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的太湖生物多样性守护者代表们共同参与,来自湖州、无锡、常州、苏州四地的9位代表宣读了《太湖生物多样性守护者宣言》,签署生成电子徽章,未来通过多地联动、多方参与、多元行动,扩展太湖生物多样性“守护网络”,携手开启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新篇章。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分享上,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徐海根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杨江华副教授带来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方面的前沿研究与深度思考,同时,志愿者们也从各自的角度带来了他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生动故事。
参会代表还在现场观看了《多彩物种・链动江苏》《万物共栖向新而生》等成果,并在会后实地考察了溧阳市天目湖生物多样性展馆、天目湖湿地公园、天目湖自然学校,切实感受了江苏在系统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作出的努力,沉浸式地感受到“万物复苏”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