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步履轻盈地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时而俯身倾听孩子们的稚语,时而与青年教师亲切交流。她就是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星河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庄惠芬。从教三十余载,她用匠心与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诗篇”。
从师范新秀到创想导师
1992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庄惠芬被分配到武进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由此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深耕杏坛33年,她把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都放在心上,用创想育人践行教育理想。
庄惠芬的教育创新之路始于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面对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她发现机械的训练、传统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有一部分孩子迈不过数学的那道坎。因此她专注于对儿童数学学习恐惧感、障碍感、分化感的突破研究,将自己从教以来的所思所想所得凝练成小学数学学习关键期及其困难破解策略,形成并推广“站起来的儿童数学”学科育人体系。
她把活动教学的课堂迁移到操场、超市、商场中,这样的尝试探索让她发现,数学游戏、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是破解孩子数学学习困难的重要方式。如今,庄惠芬和团队针对小学6年学习生涯研发了120个数学游戏,形成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完整的学习链,让学生通过做学玩合一、思创行一体,探寻数学奥秘。这些教学实践,为她践行“创想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创想课堂到创想学校
2011年,庄惠芬牵头筹建星河实验小学。创建初期,为了寻找名校的办学“密码”,庄惠芬走遍全国30多所名校,拜访20多名课程专家。“我一直在思考一所小学到底能做什么?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小学能不能为创新人才启蒙和奠基?”庄惠芬介绍,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确定了自己的使命:要创建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
“我很喜欢我的学校,我们的课间15分钟设置了棋类、益智类游戏,教室的书柜里塞满各种书……”一年级学生曹宓觉得学校像座“乐园”,总能找到她感兴趣的角落。多年来,庄惠芬坚持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建构科学创想、艺术创想、人文创想等系列课程。如今,在星河实验小学,创想无处不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新”教师成长为“星”教师,庄惠芬通过劳模创新工作打造新教育共同体,为教师制定“飞翔者计划”,引导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建校至今,星河实验小学先后有100多名教师在各级评优课、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批教师成为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市学科带头人。
从一校深耕到全域领航
如今星河实验小学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从办学初期的378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近3000名学生。庄惠芬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她将目光投向了乡镇薄弱学校。“我知道所有的学校都想培育好每一位学生,但也面临缺少理念引领、教师发展动力不足、课程资源极度缺乏等困难。”庄惠芬表示这些她都能感同身受,因为她就是从乡村学校走出来的。
2017年,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武进区周家巷小学成为星河分校。这所位于城郊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90%以上的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水平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庄惠芬带领团队用文化、课程、质量撬动弱校焕新颜。一年多的时间,学校第一次获区素质教育评估一等奖,2023年创成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成为了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如今,庄惠芬在全区14所乡村学校建立了16个校长学科培育站,定期组织活动。在她看来,学科好了,教师就强了;学校好了,区域教育质量就会有明显提升。8年间,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先后有7所学校成为“新优质学校”。看到更多孩子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庄惠芬内心特别欣慰。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如今,庄惠芬的教育梦想正在新一代“教书匠”手中延续——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让每颗“星星”都能绽放独特光芒。这或许就是一位位教育工作者最朴素的初心,也是最崇高的追求。(吴文龙 何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