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锡高新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筑峰强链,七大产业突破千亿大关

  现代产业集群中,无锡高新区已经有七大产业规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这是近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召开的新型工业化暨“6+2+X”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传出的喜讯。其中,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这六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全部破千亿元,另一个过千亿元的产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七个千亿级产业是如何铸就的,产业规模如何在高平台上再攀高峰?采访中获悉,无锡高新区正推进“筑峰强链”计划,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规模壮大,“王牌产业”崛起

  作为制造业强区的无锡高新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是该区的三大“王牌产业”,其中,全区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无锡高新区连续三年位居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8位。与此同时,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三大产业齐头并进,规模分别达到1600亿元、1200亿元、1100亿元。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崛起,去年营收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海力士、华虹、先导、奥特维、博世……一大批龙头链主企业常年深耕,带动形成产业生态圈,实现“共生共赢”,推动产业集群实力持续增强。数据显示,无锡高新区有效期内高企数、累计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均为全市第一;去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占无锡的5/8,全省县(市、区)第一。

  质态向优,彰显“高新”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多年来,高新区的产业质态持续向优。截至去年底,无锡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55.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8.4%,总量和占比均为全市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80%、达到81.66%,彰显出强劲的“高新”实力,为“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撑。

  辅助数字设计、人机协同制造、精准质量管控、5G+工业互联网……走进一个个现代化的工厂车间,让人眼前一亮。提“质”、逐“绿”、焕“新”,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赋能新型工业化。据统计,去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0亿元、全市第一,入选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企业59家、全省第一,新增“灯塔工厂”1家、累计3家,数量列全国高新区第一。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获评“灯塔中的灯塔”——“可持续灯塔工厂”,全省首家且唯一。

  发力突破,深化科产融合

  再发力,攀高峰,突破口在哪里?未来产业是聚焦点。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无锡高新区的未来产业产值超7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入选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采访发现,高新区依托现有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正加速布局未来产业,靶向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重点产业,争取今年未来产业产值达900亿元,明年破千亿元。同时加强产业横向跨界协同合作,培育一批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未来技术赋能重构传统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化科技与产业“双创”融合,是重要发展路径。无锡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通过“龙头+”“平台+”“金融+”“基金+”“院所+”等创新机制释放活力,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锚定新业态,集聚新动能,高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筑峰强链”推动产业迈向新台阶。据悉,无锡高新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根据目标,到2025年末力争物联网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实现1250亿元,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三大产业分别达到1700亿元、1250亿元和1100亿元。(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