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记者从江苏省卫健委获悉,截至2024年底,江苏全省共有注册护士34.04万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2.99%。江苏护理人才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全省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伤口护理、造口护理、血管通路护理等专科服务年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以门诊专科兼门诊护士长、主任护师赵静为代表的专科护理人员,每天要面对常人难以直视的脓血、排泄物,处理溃烂不堪的伤口,或是持续渗漏的造口。但在赵静看来,这些不适与患者经历的痛苦相比不算什么。每当觉察到患者的尴尬和病耻感,他们会边处理边安抚,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多年来,江苏始终高度重视护理人才专业队伍建设,通过持续投入与机制创新,已建成覆盖重症、老年、儿科等23个专业的72家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209家实习基地,累计培养省级专科护士9316名。这些专科护士不仅是临床一线的技术骨干,更是专科护理、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南京大学护理学研究所所长、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璐是该省首位护理学博士。她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毕业后扎根南京鼓楼医院临床一线。2013年,她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临床护理学博士。扎根临床近二十年,她几乎走遍了每个专科ICU。在她看来,护士是日常接触患者最多,最了解病情变化的人,因此不能机械地执行医嘱,而要主动观察患者的问题,甚至预测问题,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帮助患者。
为打破护士职业发展瓶颈,江苏建立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新入职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夯实基础,专科护士依托基地强化专业技能,护理管理者侧重综合能力提升。同时,全省推动建立以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及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护士评价机制,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无锡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曹晓东是位80后,曾经是无锡首位护理学硕士,去年起攻读南京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她看来,护理与医疗同为一级学科,却长期面临“专业性不足”的质疑。通过博士阶段的系统训练,她将科研思维融入护理实践,团队构建的“肺移植全周期康复体系”,突破传统围手术期护理的局限,将管理延伸至患者终身。她认为,护理科研的临床价值不仅要救生命,更要管生命质量。
在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100%覆盖的基础上,江苏持续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增加上门服务供给,同时还鼓励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探索“免陪照护服务”新模式。
苏大附二院已上线包括居家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腹膜透析护理、留置/更换导尿管、造口护理、血糖监测等25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患者王奶奶因乙状结肠手术及后续化疗,住院期间留置输液港后需持续护理。然而,术后行动不便的她定期往返医院困难重重。在苏大附二院护理部的回访中,她的家属得知医院新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立即预约“输液港维护”上门服务。服务前,护士通过电话与家属详细沟通患者情况,备齐医疗物资准时上门。服务过程中,护士系统评估了王奶奶的生命体征及居家环境,实施精准输液港的护理,并详细指导家属照护技巧。
通过系统性培养、政策激励与模式创新,江苏着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护士队伍,他们不断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在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有效减轻患者及家属负担,显著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