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难题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学习、创新!”这是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总监马艳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马艳东毕业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进入恒立液压常州铸造分公司。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到如今的中国铸造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这条看起来风光无限的“逆袭路”,马艳东踏踏实实走了13年,用顽强的精神和不变的初心,不断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深耕“工匠梦” 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熔炉里,沸腾的铁水不断翻滚,马艳东只看了一眼便脱口而出:“1520℃。”工作人员拿来仪表测量,果然分毫不差!这样的“火眼金睛”来源于他13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的“熟能生巧”。
2012年,恒立液压正在筹建铸造分公司,这也是国内第一家重点研究高端液压铸件的企业,初出茅庐的马艳东用“不怕吃苦”四个字打动了面试官并顺利入职。入职后,他一头扎进了“机械工业制造领域芯片”液压元件细分领域,一年365天足足在岗362天。
只因想“更贴近铸造一线”,马艳东便不顾劝阻,主动请缨来到了全公司环境最差、工作强度最大的铸造清理车间。这里虽然是基础工序,但能够帮助他更熟悉铸件生产的工艺和流程。就这样,马艳东一边打磨铸件,一边参与研发,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工作中,他进一步了解到国内铸造行业的短板,在心中埋下不断奋进的种子。
拓荒“中国阀” 从零到一铸就辉煌
液压元件是挖掘机械的核心零部件,液压多路阀更是工程机械的“心脏”。当时,国内高端液压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作为机械工业的基础材料,如果关键铸件无法量产,相关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为此,马艳东多次前往国外铸造厂深造,但想要从“对手”那里学本事并不容易:“看得见”的技术,马艳东记录、消化;“看不见”的核心秘方,他分析、推演。回国后,他更是带领团队自主攻关,先后梳理320多个液压多路阀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参数点,编写了1400多份各类现场作业指导书。
2019年,“20T整体式多路阀”铸件批量生产,破解了国内液压行业挖掘机用柱塞泵和多路阀铸件的瓶颈。“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支撑着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马艳东感慨,“我们只用5年的时间,就走过了人家50年的历程。”
致力“传帮带” 道阻且长初心不改
技术需要传承,匠心需要弘扬。在不断攻克“卡脖子”难关的同时,马艳东还主动扛起“传帮带”责任。在恒立液压铸造分公司,70%的主管是马艳东的校友,他们中一半人有跟着马艳东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经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如今,马艳东团队已成功突破熔炼工艺、砂芯生产、铸件变形量等核心生产技术,仅熔炼工艺改进一项,就为企业年节约成本240万元,工艺性能稳定性从85%提升至90%。马艳东团队的创新之路也越走越宽:在海工海事油缸铸件上,成功突破了长行程大缸径海工油缸端盖导向套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内纪录;在新能源油缸铸件上,为迪拜光热超级工程提供了全套12780支液压缸的铸件……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马艳东深知,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步伐,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壁垒等待他突破。“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商用车的液力缓速器和高速轨道交通上的制动系统走出中国、走向国际。”马艳东表示,“希望三年内,欧洲前三的头部企业都能用上我们的关键零部件,为世界工程装备都安上‘中国芯’!”(吴文龙 朱桓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