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10时许,红梅公园公交充电站内,末班公交车司机将16米长的电动公交车以45°斜角倒入充电位。充电工除尘完毕,双手托枪水平校准接口完成物理连接,随即扫码启动充电程序。蓝光频闪间,桩屏跳出参数:“充电电压:632.20V,预计充电时长:90分钟。”
场站调度员钱晶玮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后台数据:该场站48辆纯电公交车、10余辆混动公交车正在同时充电,电网负荷曲线平稳地停留在绿色安全区。这样的公交充电站,目前全市有近70座。
次日清晨,在中国邮政五角场揽投部装卸区,墨绿色电动邮车正通过场站充电桩补充电量。中国邮政常州分公司投递员徐大磊掀起车厢挡板,露出2.5立方米的标准货厢,一边清点包裹一边说:“这批药品要优先配送社区医院,现在开电车跑市区不怕堵车费油,充满电续航220公里,足够完成一天的任务了。”在该揽投部,共有类似型号的电动邮车30辆,相较于老款燃油邮车,其运行噪声降低了40%。虽然单车购置成本高,但5年内维保费用下降60%,每公里电费仅0.22元。
在武进城区,梧桐树下的场景更富冲击力:一辆纯电动高压冲洗车正以每小时5公里的匀速驶过武南路。车身蓝绿涂装与树冠融为一体,前冲喷头用高压水流将路缘石缝隙内的积尘瞬间剥离,侧向对冲装置同步扫净辅道落叶。“新能源车不仅安静,成本更是断崖式下降。”常州市宝隆环卫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祁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燃油车加一箱油大约要1100元,2天就能用完;新能源车充一次电大约200元,可节省60%的费用。”他轻点车机屏幕调出数据:相较柴油车,纯电动高压冲洗车每天可以作业5—6小时,快速充电只需1.5小时。
“国网公司围绕公共领域出行需求,通过打造公交枢纽快充网络、高速干线续航走廊、小区网格统建统服、城市智慧补能示范等场景化应用,满足全域绿色出行需求。”国网常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综合主管殷烨虹告诉记者,从202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开始,我市逐步以“场景适配”替代“一刀切”推广,逐步构建起绿色、低碳、环保的公共出行体系。“新能源车不是简单的动力替换,而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基因重组。”殷烨虹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近日成功入选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近年来,我市以政策牵引加速市场化应用,出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系统推进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车、环卫车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其中城市公交、邮政车辆更新已连续5年实现100%电动化;同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成全市“停车+充电”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实现县乡全覆盖。(谢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