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南京汉开书院举行“致未来的自己”封存仪式。此次活动中,2022级三年级学子、2024级初一与高一学子郑重地写下写给未来自己的信,并将信件封存于明辨大厅地下的“时光洞穴”中。这些信件将于他们研究生毕业、重返母校之时启封,见证青春理想与成长轨迹的交汇。
九年前的今天,南京汉开书院正式宣告成立,汉开提出了“汉开之问”,提出不要“新”办一所“老”学校。那年,学校只有初一的学生,汉开之问是这样说的:十三年以后,初一的孩子硕士研究生毕业,那时的中国与世界,怎样的人可谓“人才”,怎样的人生可谓“幸福”?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九年了,每年汉开都用举行“致未来的自己”“相约未来”活动的方式,始终在追问自己,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呢,汉开是否清晰地看见,是否在做有效的准备?
在“致未来的自己”封存仪式上,王占宝校长发表了题为《用优长迎接未来……》的演讲。他希望汉开学子用优长迎接未来。未来应该成为“T”型人才——具备一定的基础与能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又具有特别的优点与长处。未来不是拼总分,而是拼优长。
王占宝指出,汉开致力于培养具有丰富生命力的学生,在学科思维、领导力课程、体育艺术素养、国际视野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打下通往未来的坚实基础。他强调:“‘致未来的自己’封存仪式的意义,就是让汉开人持续发问:未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将怎样走近那个目标?”他坚信,未来的汉开学子将因自身的优长,以充沛的生命力大有作为,品味幸福人生。
活动现场还融入了多种富有成长意义的环节,为初二年级全体同学举行了青春仪式,为高三学子举行了成人礼仪式。此外,学校还举行飞行器比赛、汉开快闪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
从写给未来的信出发,从封存信念的仪式开始,南京汉开书院正用一场又一场有思考、有温度的教育行动,回应“汉开之问”。未来不可知,但脚步可证;优长可培,未来可期。(谭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