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法庭通过三项关键举措强化线上调解工作,有效降低了群众解纷成本,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线上调解已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

一是依托“微解纷”模式,打破时空壁垒。临港法庭一直致力于“微解纷”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的推广与建设,通过线上包括微信、电话、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调解,既解决了无法到庭当事人的困难,又提高了调解率,提高了审判效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2024年,法庭通过互联网开庭或调解结案共计57件,占民事一审结案数的6.28%,民事案件调撤率达78.60%。

二是创新技术应用,提升调解质效。临港法庭应用“智慧云法庭”技术平台, “智慧云法庭”科学调配、高效运用现有审判资源,优化审判团队建设,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及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到“智慧云法庭”平台中,利用自身法律专业及调解优势,通过信息化途径,有效发挥云解纷功能。培养既善于司法裁判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才,提升“主力军”队伍的能力素质,推动基层治理精准有效,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三是构建协同机制,扩大解纷“朋友圈”。临港法庭与辖区党委、政府等建立专业调解协作机制。临港法庭推动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纷服务。通过建立“智慧云法庭”,将法院的在线诉讼服务延伸至镇街、村社,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这种平台化运作模式,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效果。

临港法庭继续重视采用线上方式调处纠纷,特别是针对被告缺席这一常见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积极与当事人联系,提高案件的调撤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司法惠民措施持续深化。 (孙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