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3岁男童小天在公园池塘边玩耍时,不小心摔了进去,性命危在旦夕之际,邻居妈妈,常州市120急救中心、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常州市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多方接力,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经过连续多日的抢救,5月3日,小天终于康复出院了。

小天是一名3岁男孩,4月24日下午,他和邻居小哥哥一起去家门口的公园玩。公园有个池塘,游玩间,小天不小心摔了下去。当时正好周边没有人,邻居小哥哥意识到情况不妙,拔腿就跑回家呼救。但是,当这个同样年龄不大的孩子终于跑回家喊了妈妈再过来,溺水的小天已经从河底浮了上来。邻居妈妈赶紧把小天捞上来,大声呼救后,小天爸爸也赶来了。此时的小天脸色惨白,已经失去意识。“怎么办?快打120。”旁边有人出主意。于是,慌张的小天爸爸立刻拨通了120急救电话。

因为小天溺水的公园在常州城郊,考虑救护车赶过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心调度员王鑫雨在接到呼救电话,了解到溺水的孩子已经呼之不应后,紧急调度,立即通过急救生命支持系统进行评估,并迅速决定在电话里指导孩子爸爸进行第一现场的急救。

由于孩子爸爸已经处于焦急慌乱的状态,王鑫雨电话里多次呼叫,并始终不放弃。她坚持镇静指导:“不要慌,你先按我说的做,把头偏向一侧,清理孩子的呼吸道,然后我教你做心肺复苏……”在王鑫雨一次次的重复指导下,小天爸爸终于镇静下来,按电话指导进行急救。

随着几番操作后,小天猛地吐出一口水,一阵剧烈的咳嗽后,孩子开始“哇哇”直哭。当从电话那端得知孩子情况缓解,王鑫雨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了下来。因为救护车过来还需要时间,小天爸爸决定自己驱车将孩子送往最近的第七人民医院急救。

下午4点40分,爸爸抱着小天焦急地冲进第七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七院急诊医学中心立即为小天开通了救治绿色通道,儿科副主任张子前第一时间赶到抢救大厅参与急救。经过纠酸、输液、吸氧等紧急救治,孩子生命体征暂时维持平稳,但是瞳孔仍然散大,危机远未解除。

“种种迹象表明,孩子脑缺氧时间较长,污浊的河水也可能导致他严重的肺部损伤,病情十分严重,而且很有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本着就近救急的原则,经过我们全力救治,暂时将孩子的生命体征稳住,达到转运标准,下一步孩子仍需要转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脑复苏和呼吸机支持治疗。”在张子前副主任的建议下,小天爸爸和医务人员一起,联系了常州市儿童急救转运分站、常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前来急救转运小天。

“前面的急救,为孩子赢得了最佳的生命契机,但是因为他溺水时间比较长,情况还是十分严重的。”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圣连介绍,“我们在接到转运任务的同时,就和七院的专家进行了会诊协商,也联动我们医院重症医学科做好准备,对小天实施后续救治。”

下午7点13分,小天入住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彼时的孩子还是神志不清。副主任医师倪永成检查发现他的瞳孔还是扩大的,手电筒对光反应不灵敏。在医学上,这是脑损伤的重要指征。“能不能顺利救过来?能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脑损害?”这两个问题一直盘旋在倪永成的心头。看着孩子爸爸焦急而愧疚的眼神,他和团队下定决心:“救!”

倪永成为小天诊疗

倪永成带领床位医生牛从权、专科医护人员等为孩子制定了详细的救治方案,24小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确保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经过一系列专业救治,10个小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小天醒了,他能盯着身边的医生叔叔看了,也能简单回答护士阿姨的提问了。门外的小天爸爸妈妈听到这个好消息,不禁喜极而泣。

随着一天天的救治,小天的病情渐渐平稳,他顺利渡过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重重关卡,一天天开始康复。4月27日,小天转入普通病房了,在神经科接受高压氧治疗帮助恢复脑功能。5月3日,小天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他终于康复出院了。

从邻居妈妈的打捞,到120的远程指导、第七人民医院的紧急处理,再到儿童医院的全力救治,这场多方联合的营救行动,无缝衔接,为小天争取了宝贵时间,帮助小天重获新生。(杨小霞 邹凯杰 宣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