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城市群竞逐青年人才的浪潮中,常州经开区正以“黑马”姿态突围。近年来,这片土地因“产城人”融合的创新实践被频频聚焦,而其背后的执行者——东方控股,则以国企担当打造了一座产城融合的“理想城”。
走进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园的智能电机在高速运转,人才社区共享空间里配套齐全,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人潮涌动,常州经开区正成为青年人才心之所向的理想之城。
产业筑基:从单一园区到创新生态圈
“产业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在常州东部,四个特色产业园区描绘了一张清晰的产业图景:轨道交通产业园、宋剑湖光电科技港、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东方汽车电子产业园。每个园区都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轨道交通产业园内,尼得科凯宇汽车电器的研发人员们正在就智能驾驶领域的线控转向的课题展开讨论,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是园区集聚的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缩影。“我们看中的不仅是园区硬件,更是东方控股搭建的合作平台。”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产业园入驻率超90%,是长三角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一环”。
在宋剑湖光电科技港,一场关于“光电”的产业革命正在上演。美氟新材料研发的氟塑离型膜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江苏杉元主导起草了多项石墨烯行业团体标准,其石墨烯产品深受国际一流石墨烯企业认可。建在产业园区里的“东方·遥享+”人才社区,让“下楼办公、上楼生活”职住平衡的理想生活照进现实。
更值得关注的是东方控股聚焦新能源,在常州经开区“超前布局”的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以“2.5产业园”模式(介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服务型园区),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周期服务。
正是因为对产业的精准定位以及园区完善的创新生态,东方汽车电子产业园招商成效显著,成功签约高精密自动化“隐形冠军”日本JEL半导体、新能源检测机构城工建设等企业。其中,日本JEL半导体总投资约300万美元,将租赁约3000平方米厂房,达产后年销售超5亿元,这是该日企在华首个制造基地项目,这也将推动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人才留驻:从“一张床”到“一个家”的升维
“人才争夺战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的竞争。”东方控股相关负责人坦言,对此,他们在常州经开区打造的青年人才社区,颠覆了传统人才公寓的概念。
东方·青年人才社区3500平方米的生活服务功能区,让青年人才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利。这里不仅有内涵丰富的“秋白书苑”,还有丰富的的共享空间。“半夜灵感来了,下楼就能头脑风暴。”入驻的90后创业者张林说。该社区运营期间,每年举办40余场人文社群活动,极大提高了入住人才的幸福感、归属感。
更具突破性的是东方控股还在东方·青年人才社区规划建设时,植入“社区即职场”理念。通过在社区内嵌的人力资源市场,持续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企业HR直接入驻,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该社区已获评“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称号,成为全省人才公寓的标杆。
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离不开资本的催化。对此,东方控股创新“产业园区+基金”模式,设立产业基金,覆盖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投资。“不仅是房东,更是合伙人。”资本亦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梦想杠杆”。
产业集聚×人才生态×城市活力=青年吸引力。“这座城的野心不止于留住人,更要成就人。”
文旅焕新:从功能配套到城市IP
如何让年轻人“留下来”之后“活出彩”?东方控股的答案是:打造一座“15分钟活力圈”。
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的爆火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成功。作为常州首个POD(公园导向型)商业综合体,这里以“游食演娱购宿”一体化定位,吸引了水裹汤泉、帕丽斯艺术中心、MIU CLUB、半山野等品牌区域首店入驻。“我们要让人才感受到,这里与一线城市的生活品质没有落差。”项目负责人洑晔波表示。
街区的设计暗藏巧思:利用亲水地利打造“以龙为形,以水为脉”的理念,龙脊/龙腾雕塑、特色飞檐,环形屏/音乐喷泉,打卡墙等充分彰显设计匠心。 “年轻人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商场,而是能拍照、能社交、能释放压力的第三空间。”街区运营团队透露,未来将引入创新业态,根据“城市微度假目的地”的规划,持续提升街区“潮流浓度”。
水裹汤泉负责人介绍,街区该店开业首月的客流量明显好于其他城市,夜间文旅消费火爆,正是以水裹汤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文商旅商业体,让街区成为常州东部“夜经济”新地标。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澎湃浪潮中,常州经开区勇立潮头,以“产城人”融合的创新理念为笔,绘就出一幅向青年友好型新城华丽蝶变的动人画卷。从拔地而起的产业园区,到功能完善的宜居社区,再到活力四溢的创新文旅街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发展的故事。
产业的蓬勃、生活的温馨、梦想的照进,正是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的深层密码,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肖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