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大运河2500多年的史书,第一笔起于此;3200公里的浩荡,第一滴源于此。岁月悠悠,历史变迁,如今的竹西,已然成为一方融合深厚历史底蕴与蓬勃现代活力的独特区域,让“竹西佳处”之名更具深远意蕴。所谓“佳”在何处,便是“佳”在治理。

  升级服务设施,创新治理模式

  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竹西街道高标准提升硬件设施,精心打造邗源社区公园式党群服务中心,瓦窑村18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也即将竣工使用。“为民服务新三件套”配备齐全,办公区域进一步规范、精简,增设拓展了文体、亲子、老人、新业态群体等功能活动区。推广“红色合伙人”计划,组建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员先锋、物业公司、商户等力量为主体的服务平台,通过契约式联建共建,搭建春风就业站、医疗快车道、金融理财点等共建框架。聚焦竹西社区等老旧小区聚集地,创新打造“竹西全晓”数字驾驶舱平台,开发社服平台居民服务“心服务·邗我办”模块,打造“矛盾隐患云反映、志愿上门即解决”的管理闭环,以“人防”配合“数控”,做到一屏指挥、即诉即办,近两年已满足居民微心愿672个,为民服务2200余人次。

  聚焦民生需求,激发治理活力

  街道积极推动实施一批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充分解决居住环境的提升改造、交通路网的完善畅通、老百姓的就医养老等一系列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15分钟医保服务圈、医养康养结合综合体、社工站等平台载体,将社会组织引领、社会资源支持和百姓生活需求深度融合;高质均衡的教育赋能,境内6所学校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全覆盖;电厂宿舍南侧环境提升、华电路以南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黄金坝农贸市场便民设施改造,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打通玉人路、新竹路、秋实路等一批断头路,提升马山路、槐南路(竹西段)、顾郭路等一批农村路,改造墨香路、安平路、邗沟路等一批城市支路,不断完善辖区交通路网。为了激发居民自治热情,街道还推行“网格员+居民代表”的红蓝双色管家模式,在居民小区内政策宣传、点位巡查、综治维稳、入户帮扶等各项工作,孵化出品牌“老娘舅”居民代表调解工作室、“四叶草”加装电梯党员志愿团队,让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

 深挖文化底蕴,彰显治理温度

  街道结合古邗沟、运河原点深厚底蕴,在文化挖掘、诗词创作、阵地打造、氛围营造等方面多措并举,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升温”。扎实推进“中华诗教标准化单位”建设工作,解读深厚底蕴,应用独到匠心,借助诗词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同时,利用好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竹西上方源、窑心湖等平台载体,统筹推进运河文化传承创新,打造一批有质量、有深度、有影响的文化文艺精品。聚焦辖区唯一乡村——瓦窑村,通过“村民议事会”“乡村合伙人”等模式,融合生态田园与千年砖窑文化,推出“窑望古今”和美乡村项目,打造多元业态。街道把解决民生实事与打造城市名片、塑造永恒经典结合起来,建设出了一批既满足群众实际需要,又富有竹西特色的高品质基层治理项目,用心用情打造群众满意的竹西“家”处、竹西“佳”处。(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