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区域经济的“造血干细胞”,更是创新浪潮的“活力风向标”。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深谙此道,近年来,园区以“服务前置、要素先行”为改革密钥,通过“全链式服务矩阵”提升营商“软实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畅通审批“高速路”,搭建专班“直通车”
“双证齐发刷新了我们对政务服务的认知!”握着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不动产权证和用地规划许可证,南亚新材料科技负责人难掩惊喜。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在土地权属涉及省农垦集团的复杂背景下,创下了"摘牌次日双证齐发"的海门速度。
破局之道藏在“服务专班”的战术手册里:因项目用地属于省农垦集团土地,在土地完成摘牌后,需省农垦集团审核并办理土地分割手续,流程时间较长。对此,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办提前介入,主动作为,组建了专项服务小组。小组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详细讲解办证流程与要点,辅导企业提前准备各类申报材料,确保材料一次性齐全、合规。为了加快不动产证出证速度,项目办安排专人前往省农垦集团办理土地分割手续,严格贯彻“当天去,当天回,隔天即办证”的高效推进模式。在办理当天,开发区项目办安排业务骨干全程跟踪服务,提前对接落实、材料审核等相关窗口,做到“人到即审核,审核即发证”。在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办理过程中,项目办紧盯审批流程,及时掌握审批进展,通过多方协调,次日便帮助企业成功领取用地规划许可证。
打通要素“中阻梗”,激活增长“动力源”
蒸汽压力表指针的异常跳动,曾让佳之味食品的产线面临危机。这家年产值超14亿元的食品龙头企业,在产能倍增计划中遭遇集中供热管网负荷极限的"成长烦恼"。
南通佳之味食品有限公司是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18年落户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4亿元。近期该企业因产线扩建,新增产品对蒸汽要求较高,虽在集中供热范围内,但仍需自建锅炉以满足生产需求。
得知企业诉求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主动对接企业,并组织环保、发改、攻坚办等各部门召开专题会商,在确保园区集中供热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明确了问题解决途径,确保项目符合安全、环保及产业政策要求,全力推动审批流程高效、有序开展。
“开发区全程指导我们申报材料,协调多部门联动,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既保障了产品质量,更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织密政企“连心网”,构筑服务“生态圈”
破解企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协同发力,打破信息壁垒。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不能仅靠银行和企业 “单线联系”,还需要政府发挥关键作用“搭建桥梁”,构筑服务“生态圈”。
一直以来,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企业联系紧密,力求当好企业的 “贴心娘家人” 和 “尽职店小二”,对于企业的诉求建议,秉持积极态度,做到有求必应、高效办理。
“真的太感谢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帮忙牵线搭桥,让我们顺利贷到 200 万,成功解决了公司的资金难题!”南通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徐经理难掩感激之情。去年年末,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带领银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在了解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各方迅速行动,精准对接,高效审批,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将企业“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府“履职清单”,用“服务温度”催生“发展速度”,让更多企业在此“扎根抽穗、拔节生长”。(顾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