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劳模、是工匠,更是榜样。实验室、项目一线是他们日夜奋战的战场,在数据与仪器间,他们深度探寻材料科学的密码;从攻克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创新突围,到推动绿色化工的低碳转型,他们将智慧熔铸于分子结构,让匠心跳动在产业前沿。

  从事项目经理工作11年,经手150个项目,带领团队完成了全国第一次IFV/SCV成套设备的制造;从普通碳钢到双相钢、钛复合板,再到N08120国际前端材料,为国内同行积累了大量制造的经验……虽然已是“身经百战”的项目熟手,但在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中圣压力容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资深项目经理李红看来,既往成绩都不值得炫耀。她坚信只有保持热爱、坚守匠心,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走得更远。

  2012年,李红参加了某大型偶联反应器国产化项目,由于这类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团队一度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六层菱形格栅孔与上万支换热管需要精密配合,“一层格栅做起来简单,但是这台设备有六层格栅,还要将换热管穿过一万多个孔,孔距要做到完全一致,工艺非常复杂,压力非常大。”

  李红表示,很长一段时间内,项目未取得任何突破。不服输的她觉得总有破解方法,她阅读大量专业书籍,查看各类相关案例,在某个下班后的晚上,突然“灵光一现”,她赶紧跑回公司验证自己的想法。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团队制造出专用加工铣床、专用组对工装和六角圆钢的检验工装,使制造、检验的难题迎刃而解。最终,该国产化设备成功通过验收,获中石化科技进步奖。

  如今,国产大型偶联反应器已应用于多家石化龙头企业,为石化行业低碳转型升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中圣贡献”。

  虽然机械工程领域以男性工作者为多,但李红用实力证明,性别从不是限制。“女性在细节把控和团队协作上具有独特优势。”她说道。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坚定的毅力,李红从技术岗工作人员一步步成长为项目经理。

  从基层技术员到项目经理,李红只是园区众多基层技术工作者的缩影。她们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支有困难就奋力攻克的坚强队伍;她们不直接触碰精密零件,却用创新思维让制造的齿轮咬合得更加紧密。正如那些承载万钧之力的格栅孔,她的价值,在于为每个0.1毫米的进步搭建起支撑的骨架。(赵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