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膳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是幼儿体格生长、疾病预防和身心健康的核心保障。常州市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坚持“健康第一、培养健康宝宝”的育人目标,携手常州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积极探索“医育融合”新模式,将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与现代营养科学深度融合,推动幼儿营养餐点质量全面提升,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构建“医院+校园+家庭”合作机制。市中医院营养师参与食谱研讨与指导,对特需儿童营养个案进行指导;天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儿保医生每月对膳食调查进行评分及督导。学校教务团队研发“中药启蒙+食育”课程,带领幼儿观察中草药生长的全过程;保健团队建立动态营养食谱数据库,每月分析膳食营养结构;总务团队严格把控食材采购、加工全流程,特别是中药食材溯源管理。积极发挥家长监督作用,每月召开膳食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参与验菜、陪餐等监督环节,进班级开展“艾草锤”“认识中草药”等活动,通过实物展示、趣味问答等形式,普及“药食同源”知识。

  创新营养实践。机幼集团以医引领,打造四季时令餐、药食同源餐、特需养护餐。“四季时令餐”选用应季时令食材,顺应自然规律,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理念,达到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动态平衡。因此,菜单中增加炝炒菜苔、香椿炒蛋等时令菜品充分满足幼儿生长需求,并每周确保芦笋、茼蒿、荠菜、豆苗等5种以上当季鲜蔬轮换。“药食同源餐”的选材,以《饮膳正要》膳食配伍思想‌及中药《四气五味》理论为根本,结合幼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性,斟酌选用适合调理、保健、养生的食材‌,如山药、大枣、山楂、枸杞、芝麻、马蹄等,融入日常餐点中。“特需养护餐”针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容易面临的近视、过敏、贫血及感染等健康问题,烹饪特需营养餐食,通过食疗达到护眼、防敏、补血及防感强体等功效。比如,定制胡萝卜青蒜炒猪心、五彩牛肉和番茄花菜炒肉片等富含维生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和优质蛋白的菜品,有助于抗氧化、防蓝光,保护幼儿视网膜。利用番茄、红枣等防敏食材,定制胡萝卜炒莴苣、菠菜山药里脊汤和蜂蜜苹果红枣水等防过敏膳食,构建幼儿免疫屏障。

  创新课程实施。组建由中医院医生与教师构成的“医教协同团队”,共同研究、探讨适宜幼儿园种植的品种。团队以《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科学标准,从安全性、适应性、实用性三个维度精选祛湿止痒的艾叶、疏风清热的薄荷、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等药食同源中药食材进行种植。同时,集团将中草药种植纳入园本课程体系,并结合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的需要,构建“实践体验+领域融合”立体化教育模式。科学领域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生长周期、记录叶片形态及颜色变化,提升细致观察与自然探究能力;数学活动通过统计种子数量、测量植株高度等操作,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强化数概念与空间认知;语言教学结合《神农尝百草》等传统文化故事开展绘本阅读与情景表演,提升语言表达与文化理解能力;艺术领域则以植物拓印、黏土塑形等创意形式,让幼儿在自然素材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课程实施以来,幼儿在亲身参与种植、观察、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力、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逐步形成初步的生态认知与科学探究思维,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双向赋能。(章婷 邱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