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盐城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2024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涉案金额累计超亿元,涵盖注册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等多种类型,多起案件还体现了跨省协作和新业态监管的特点。
“OLAPLEX”假冒化妆品案
2023年4月,东台市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网售“OLAPLEX”假冒化妆品。经与公安机关联手成立专案组,从包装供应到贴标灌装,再到仓储销售,侦破了一个跨江苏、广东、浙江等5省8市的制售网络。2018年12月至案发,嫌疑人刘某某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逾百万件,涉案金额超亿元,形成了从包材采购、加工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7月,公安机关将包括刘某某在内的22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此案涉案人员众多、地域广泛,展现了市场监管与公安协同“快、严、准”打击侵权假冒的效能,对维护化妆品行业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安全产生了强大震慑。
风机假冒注册商标案
2023年12月,建湖县市场监管局根据上海奉贤检察院移送材料,对盐城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该公司未经许可,自行定制并更换上海某特种风机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标牌,将10台设备销售至山东与河北,违法经营额14.4万元。案发后,企业主动投案并赔偿70万元获得谅解。2024年3月,市场监管局依法没收侵权标牌并处以罚款。
本案是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的生动实践,上海、江苏两地检察、公安与市场监管部门全程配合,实现了“严、大、快、同”打击标准,有效维护了制造业企业的正当权益。
包装袋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
2016年获授权的“包装袋(双灯精品400平版纸)”外观设计专利,2024年11月,江苏某纸业有限公司提请射阳县知识产权局处理某超市销售涉案卫生纸包装袋的侵权请求。经审理,认定两者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实质性差异”,构成侵权。2024年12月,知识产权局作出裁定,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射阳县自2024年3月入选县域国家级行政裁决规范化试点以来,积极推行“简案快办”模式,该案仅用42天完成审理,比法定周期缩短53%,显著提升了行政裁决效率,降低了权利人维权成本。
“胖孩儿”牌奶瓶假冒专利案
2024年9月,滨海县市场监管局执法检查发现某母婴用品店销售标注“专利号:2015302*****.1”的“胖孩儿”PPSU奶瓶8瓶。经核实,该手柄专利已于2018年被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商家无法提供合法购货凭证。2024年10月,依据新版《专利法实施细则》,市场监管局对其处以罚款。该案体现了新修订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不知是假冒专利产品”的免罚条款严格界定,提醒经营者必须核实专利标识有效性并妥善保留进货凭证,以防无意侵权。
其他案例还有——仿冒服饰商标案:检查扣押近2千件伪冒“King Lai Catalpa”“kaNorway”拉链衫,违法经营额约53.5万元。轴承座委托加工侵权案:查处加工含“SKF”标识轴承座,多为毛坯委托加工产品,违法经营额4.35万元。制售假酒案:查获一百多箱假冒国缘、梦之蓝等白酒,并移送公安立案,涉假酒包装工具齐全。地理标志侵权案:查处未获授权使用“阜宁大糕”集体商标的糕点产品,违法经营额5450元。餐饮服务商标侵权案:某龙虾店在店招及抖音店铺擅用“羊东家”服务商标,违法经营额3万元。乒乓球拍定位件专利侵权案:网络店铺销售侵权乒乓球拍直板定位件,被行政裁决制止。
2024年度盐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案件类型从商标侵权到专利保护、从商品假冒到服务领域、从地理标志到外观设计,覆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多元领域;执法方式则贯穿公安、检察与市场监管的协同作战,也体现了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的高效裁决。总体看,盐城以“严、大、快、同”为总要求,不仅对高额涉案金额与跨省侵权网络保持零容忍,也对新业态、新机制下的监管执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张本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