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

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废弃药渣中“点石成金”

在田间地头播撒科技火种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金廒

四十余年如一日

躬身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四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开创中药资源化学新兴交叉学科

带动困难群众种植中药材40余万亩

实现产值超10亿元

……

他秉承“源于农田,归于农田”的绿色循环经济理念

在中药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困境中

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

让科研成果在青山绿水间生根发芽

学科跨界 助力“废弃物”向“生产力”转变

1980年

段金廒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后

扎根宁夏

参与到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中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紧迫性

 

在段金廒看来

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同样具有利用价值

废弃会造成极大浪费并带来环境问题

于是

他开拓了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领域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创建了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创立了新的交叉学科——中药资源化学学科

“中药资源化学理论、内涵、外延

乃至技术体系都在不断发展和融合

不同的知识门类融合起来

才能实现更好的技术创新”

段金廒带领学科团队

创新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生物转化技术、物理转化技术

构建“医药原料化、食用化、饲用化、

肥料化、能源化”五种资源化模式

 

很快

交叉学科的价值

在广阔的领域显现

 

围绕药材生产过程副产物的价值发现

和资源化利用开展科研攻关

团队将海量中药材废弃物“变废为宝”

丹参、菊花、银杏、芡实、甘草、黄芪等

各种非药用部位、废弃物及副产物

在他们手中

转化为新医药及健康产品、新资源药材

纤维素酶等8大类30余种资源性产品

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产学研融合 让科研成果反哺祖国大地

中药资源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

且中药材种植具有逆境效应

生长环境越恶劣,往往品质越好

段金廒深知扶持农户科学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

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多年来

他始终致力于让科研成果

在田间地头结出“幸福果”

他说,“最终做成事,靠的就是

一份情怀、一份坚守、一份执着”

作为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

段金廒带领团队成员

跑遍全国各地药材生产基地

大力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

创建了我国中药资源全产业链

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新模式

为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适宜技术群和示范样板

“药农挣钱不容易

哪怕一亩地为他们增收几十块钱也是好的”

怀着这样真挚而朴素的情感

段金廒把如何更大程度地提升药材价值

帮助农民群众增收

作为自己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归宿”

 

随着乡村工作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战略转移

他还在江苏盐城创建了苏菊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小镇

助力江苏省“苏菊”品牌打造

服务苏菊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江苏建设

 

在段金廒的实验室中挂了一副对联

 “学术研究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个人追求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在他看来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更是为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配伍攻坚 为经典理论注入现代解读

中药配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课题

 

“中医方剂的庞大体系是如何衍化的?

如何找出它的内在规律性

并创建一个可供推广的研究范式?”

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段金廒开展研究的初衷

在他看来

中医配伍得当可以增效减毒

配伍增效可以获得1+1>2的效果

“祖先留下的东西

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它的科学内涵说清楚”

经过近20年的努力

段金廒及团队创建了基本方与衍化方的典型性与系统性

结构特征与衍化规律、功效取向与机制差异

功效物质与量效关系的四层次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

构建了客观反映方剂类方病症、结构、功效

物质、量效五单元的关键技术群

并创新发展了中医药配伍禁忌理论

 

2023年

段金廒教授主持的

“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一旦确立研究目标,做个20年是常有的事”

源于药学人“生命至上”的崇高使命感

与对工作的深切热爱

段金廒始终如一

坚定地秉持着自己的科研信念

不懈地奋斗在科研道路上

育人铸魂 培养中医药行业“可持续未来”

在科研一线硕果累累

在教学一线

段金廒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科学前沿

他手把手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样品

操作仪器设备、做好实验记录

……

“做学生先树立做学问的态度

再引导他们真正去做真学问”

这是他对团队里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段金廒看来

“严师出高徒”,学术上必须要严格

“你把个人追求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就一定有自己的未来

你个人的人生也会精彩、有意义”

在他的感召下

“矢志报国、造福人民”的信念

已经流淌在每一位学生的血液里

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在段金廒的带动下

团队几十年如一日深耕教室、实验室一线

悉心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以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

灵活的方法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

在“传帮带”和“接力跑”中

将一批批青年学子

培养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优秀人才

把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融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中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

45年如一日

每天工作超12小时

全年无休无假

为解决当归早薹难题,连续12年往返甘肃

在田间与实验室之间“连轴转”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长卷中

段金廒用热爱与坚守

正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采访:戚轩瑜 李南丹

文案:杨  琦 孙姝颖

视频:张继叶 张可心

新华网江苏频道 南京中医药大学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