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网底”,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徐州沛县沛城镇卫生院在找准市场定位,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内部凝聚力方面深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卫生院先后荣获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优秀单位、江苏省社区医院、江苏省老年友善医院优秀单位、江苏省健康促进医院、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干部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2021年,沛城镇卫生院被市卫健委评为二级康复医院,纳入二级医院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从性质上来说是公益性机构,但放在中国整体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同样是一个市场竞争的主体。沛县沛城镇卫生院,身为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枢纽之一,如何在“上下夹攻”的困境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差异化定位破解“夹心层”困境
射箭要瞄准靶心,否则劳而无功。沛城镇卫生院在县卫健委的指导下,经过认真详细地论证和多年的实践,明确确定发展的目标就是突出中医和康复,兼顾基础科室,走紧密型医防融合之路,注重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力求与大医院形成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格局。卫生院抓住辖区人口集中,疼痛类和慢性病人数量大的特点,同时,坚持不懈建强中医科、康复科,并把二者有机结合,满足群众对中医和康复的就医需求。并以此带动常见病的治疗,发展影像技术、轻医美、口腔等专科人群大、受众广的学科。走出了一条专科引领,医防融合,统筹发展的良性道路。
构建“中医+康复”特色服务体系
提档升级基础设施配置。围绕省五级中医馆和二级康复医院创建,400平方米的中医诊疗区域内,艾灸、蜡疗、督灸等传统疗法一应俱全。独立设置中药房、煎药室和智能中药颗粒调配室。1400平方米的康复治疗中心里,情景互动室、水疗室、感觉训练室、器械辅助训练室等功能区有序分布,并配备高中低频治疗仪、肌肉振动仪等56种康复仪器设备,以及专业的康复医师和护理人员。
创新创优服务方式。将中医康复与公卫服务深度融合。改变老年人体检中的“突击式检查”模式通过预约制实现每天50人一对一精准服务,由医生解读报告并提供健康管理,将公卫服务转化为持续的医患连接;在做好儿童保健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多学科积极联动,整合资源,形成以患儿为中心的高效服务模式。
拓展放大服务范围。随着卫生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原康复科的基础上又建设了成人康复、儿童康复、产后康复和颈肩腰腿痛科等4个亚专科科目。同时,成立一个儿童成长发育中心,一个妇女健康管理中心。妇女健康管理中心则围绕孕产期保健,提供四维彩超筛查、婚前孕前产前产后康复等一站式服务,针对女性常见的失眠、腰背疼痛等问题,结合中医外治疗法推出特色项目。
打造职工凝心聚力的“事业家园”
“成为群众信赖的医疗服务品牌,成为职工引以为豪的事业家园”,这句写在医院文化墙上的口号,正是沛城镇卫生院凝聚力的核心,更是他们的行动指南。
在工作中,医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从门诊坐诊到病房查房,从绩效分配改革到职工诉求响应,始终冲锋在前。通过“院科”两级管理,赋予科室负责人充分绩效分配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建立“让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在卫生院这个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活中,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安排全院职工到三级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生日福利、便利设施一应俱全。对热心公益、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职工大力表彰,让公益精神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让职工真切地感受到单位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把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转化为更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困境突围到标杆示范,沛县沛城镇卫生院的实践证明,基层医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于精准把握自身优势,勇于突破传统模式,更在于凝聚人心、以人文本。当每个职工都成为医院发展的“磁石”,当每个专科都成为服务群众的“招牌”,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终将通向全民健康的康庄大道。(商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