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27日,2025材料科学发展大会在千年古城苏州召开,本次大会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江苏省材料学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主办。

  在4月26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举行了江苏省新材料集群融合创新推进活动。大会以“探索前沿科学,引领产业浪潮”为主题,出席大会嘉宾有中国科学院施剑林、陈学思院士,省工信厅朱爱勋厅长,省科协冯少东副主席,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教授,苏州科技大学校长顾菊平教授,中南林业大学副校长尹双凤教授,苏州国家实验室党委副书记龚亲华,苏州市人民政府毛伟副市长,省工信厅罗志勤二级巡视员、苏州市科协路建美主席以及省工信厅新材料产业处等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和各设区市工信局新材料产业业务处室负责同志。

  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650多名专家学者和近200家企业代表参加大会相关专题活动,全面展现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雄心壮志与实践路径。

  省材料学会胡征理事长主持大会开幕式时表示,大会汇聚材料科学智慧,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速推动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新材料领域贡献江苏力量。

  大会举行四大重磅仪式环节,集中展现江苏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实践。“新材料集群制造业人才发展联盟”正式揭牌成立,将整合“筑峰强链”重点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制造强省·材料先行”系列对接活动正式启动,将通过精准化对接助力“1650”产业体系建设。“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新材料赛道正式发布,开启新材料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的全球竞赛。江苏省材料学会与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签署共建“苏州学术交流中心”协议,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苏州科技大学签署“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合作协议。

  大会“政策赋能·生态共建”专题环节聚焦政策、人才、平台三大核心要素。省工信厅新材料产业处李凯处长系统解读了江苏省新材料产业最新政策导向,涵盖技术创新、智改数转、服务体系等关键领域;省工信厅产业人才与合作处袁圆副处长详细介绍了新材料领域人才引育政策,展现江苏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的决心;苏州实验室则重点阐述了国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标志着我国新材料研发进入"数据驱动"阶段。

  三场报告分别聚焦生命健康、光电转换和环境保护三大前沿领域。

  4月26日下午和27日全天共进行了255场高层次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和企业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大会特别设立了“青年科学家奖”“企业优秀成果创新奖”,既为青年学者搭建展示舞台,也为科研成果转化架设桥梁。

  经过大会组委会公正公平评审,在大会闭幕式上向“大会青年科学家奖”“大会企业优秀创新成果奖”“大会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和“大会优秀墙报”和“大会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

  省材料学会秘书长强星表示,2025材料科学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一是苏州高校院所在材料领域的成果丰富,尤其是以苏州大学为代表;二是苏州新材料产业发达,新技术需求旺盛。苏州作为长三角科创枢纽的区位优势明显。(苏文)